牡荆子
为马鞭草科植物牡荆的果实。8~9月间,当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飏去灰屑杂质,藏干燥处。
汉语拼音:Mǔ Jīnɡ Zǐ
别名:小荆实(《本经》),牡荆实(《本草经集注》),梦子(《石药尔雅》),荆条果(《药材学》)。
英文名:Fruit of Hempleaf Negundo Chastertre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ex negundo L. var. cannabifolia (Sieb. Et Zucc.) Hand.-Mazz.[V.cannabifolia Sieb.et Zucc.;V.negundo L.f.intermedia Pei]
功效与作用:治疗小儿咳喘:观察小儿迁延性气管炎所致的咳喘22例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36例,结果在3~4天内分别有18例和23例咳喘消失,3例和7例咳喘明显减轻,其余无效。其中有合并症的11例,治后9例痊愈,2例无效。对再发病例应用仍然有效,但对急性期效果较差。认为牡荆子有化痰止喘作用,能促进呼吸道炎症分泌物的吸收,但抗菌力不强。对下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所引起的咳嗽,可以减轻症状。治疗中部分患儿服药后略有出汗,余无副作用。用法:牡荆(叶、籽)1.5两,加水煎成100毫升,加糖,日服3次,每次10毫升。对有并发症的,结合辨证加用其它中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研末;或浸酒。
性味:辛微苦,温,①《别录》:味苦,温,②《纲目》:辛,温。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厥阴经。"
用药禁忌:《本草经集注》:防己为之使。畏石膏。
配伍经验:牡荆、茯苓、附子、防风、菟丝、菟丝子、山茱萸、甘草、地黄、人参、白术、细辛、干地黄、石斛、天雄、杜仲、菊花、蛇床子、黄芪、白芷
相关方剂:苦参散、内消昆布散、青葙子丸、七子散、冬瓜子散、蛮夷酒、垂命茯苓丸、大金牙酒、补肾磁石汤、瓜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