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为豆科黄芪属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及内蒙古黄芪A. mongholicus Bunge的根。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播种后4~5年春季萌芽前或秋季落叶后采挖,除去茎苗及须根,晒干。
汉语拼音:Huánɡ Qí
别名:绵芪、绵黄芪
英文名:RADIX ASTRAGALI
功效与作用: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3~5钱,大量可用至1~2两。
性味:性温,味甘。
归经:归肺、脾经。
用药禁忌:感冒发热、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实证(如急性肠胃炎)及阳盛阴虚(如高血压)须慎用。恶龟甲,两者不宜一同入药。肺结核有发热、口干唇燥、咯血症状者不宜单独服用。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者不宜服用。孕妇不宜长久大量服食。痰湿体质、阴虚体质、气郁体质不宜食用。
配伍经验:甘草当归人参地黄茯苓白术防风白芍陈皮川芎麦冬附子熟地黄五味子干地黄柴胡牛膝木香黄芩升麻
相关方剂:白药补肺汤桂枝黄耆白薇款冬花散、健脾乌鸡汤、托里金银地丁散固冲汤人参健脾丸十全大补汤、扶正避瘟方、连翘托里散

黄芪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黄芪炮制

蜜黄芪:将黄芪片加炼熟的蜂蜜与少许开水,拌匀稍闷,放锅内炒至黄色并不粘手时,取出晾凉(每100斤用炼熟的蜂蜜25斤)。

黄芪鉴别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黄芪采收和储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黄芪化学成分

1.膜荚黄芪根含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2’,4’-dihydroxy-5,6-dimethoxyisoflavone)、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

黄芪原形态

1.膜荚黄芪(卜奎芪、口芪)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直而长,圆柱形,稍带木质,长20~50厘米,根头部径1.5~3厘米,表明淡棕黄色至深棕色。茎直立,具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叶轴被毛;小叶13~31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8~3厘米,先端稍钝,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有白色长柔毛,无小叶柄。夏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较叶稍长;花萼5浅裂,筒状;蝶形花冠淡黄色,长约1.6厘米,旗瓣三角状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均有柄状长爪。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

黄芪资源分布

1.膜荚黄芪:生于山坡灌丛及旱坡砂质壤土地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四川和西藏等省区。2.内蒙古黄芪:生于山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和西藏等省区。

黄芪附方

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小儿减半。
2、酒疸黄疾(醉后感寒,身上发赤、黑、黄斑)。用黄芪二两、木兰一两,共研细。每服少许。一天服三次,酒送下。
3、白浊。用盐炒黄芪半两、茯苓一两,共研细。每服一钱。
4、萎黄焦渴(每与痈疽发作,先后伴随)。用黄芪六两,一半生焙,一半加盐水在饭上蒸熟;另用甘草一两,也是一半生用,一半灸黄。二药共研细。每服二钱,一天两次。也可以煎服。此方名黄芪六一汤。
5、老人便秘。用黄芪、陈皮各半两,研细。另用大麻子一合,捣烂,加水揉出浆汁,煎至半干,调入白蜜一匙,再煮过,把黄芪、陈皮末加入调匀服下。两服可通便。可以常服。
6、血淋。用黄芪、黄连,等分为末,加面糊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
7、少淋。用黄芪、人参,等分为末。另用萝卜四、五片,加蜜二两,稍稍灸过后,蘸药末吃下,以盐水送服。
8、吐血。用黄芪二钱半、紫背浮萍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送下。
9、咳脓咳血,咽干(这是虚热,不可吃凉药)。用黄芪四两、甘草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热水送下。
10、肺痈。用黄芪二两研细,每取二钱煎汤服。一天可服三、四次。
11、甲疽(趾甲边红肉突出成疽)。用黄芪二两、茹一两,醋浸一宿,加入猪油五合,微火煎成二合。去渣,取脂涂疮上。一天三次。
12、胎动不安(腹痛,下黄汁)。用黄芪、芎各一两,糯米一合,水一升,一起煮到半到。分次服下。
13、阴汗湿痒。用黄芪酒炒后研细,切熟猪心蘸着吃,有效。

黄芪药理作用

1、正常大鼠饲以含黄芪粉末的事务1周后,测其耗氧量比服药前逐渐增加。

2、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

3、本品能使管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并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循环畅盛,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

4、实验者在自己身上进行了利尿试验,证明黄芪有中等的利尿作用。

5、黄芪磨成粉末加入饲料给大白鼠喂服3日,有阻抑实验性肾炎的作用。

6、黄芪对小白鼠有镇静作用,能维持数小时。

7、家兔口服黄芪,可使血糖明显下降。

8、对大白鼠离体子宫具有兴奋收缩作用。

9、抑菌试验:本品在体外对志贺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假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黄芪临床应用

1、循环系统疾病

1.1心肌炎 黄芪注射液用于临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尤其显著。黄芪加快心肌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肌有显著的强心作用,使心肌收缩振幅增大,排血量增多,对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可能导致的心力衰竭具有一定作用。

1.2心衰 黄芪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肺病、心衰、呼吸衰竭,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使患者的血液黏度和凝固性恢复正常,并且促进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改善。治疗安全,无不良反应,也符合中医补气,改善血淤的情况,减少心肌的耗氧量,降低了心肌细胞的损伤。黄芪具有扩张血管、利尿降压的作用,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缓解患者的病情。

2、消化系统疾病

2.1十二指肠溃疡 对十二指肠患者注射黄芪建中汤注射剂,可以有效的降低球部溃疡患者对五肽胃泌素的敏感性,并且有抑制五肽胃泌素的刺激泌酸作用,极大的促进溃疡愈合。

2.2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根据相关临床报道,采用黄芪赤风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该病发病的机制主要是脾虚肝实,临床选用黄芪治疗,是依据黄芪可以疏达肝气、升举清阳、补中益气的药理。加之赤芍和防风疏达肝木,从而实现益脾泄肝的作用。

3、泌尿系统疾病

3.1肾病综合征 临床中肾病综合征通常表现为气虚、阴虚、淤血、湿热,应用复方防己黄芪汤治疗可以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免疫复合物对肾小球基底膜的损伤,不仅有促进健康的作用,而且可以巩固长久的疗效。

3.2尿潴留 临床中采用黄芪通草汤治疗尿潴留,是结合黄芪补中益气、升清降浊,使生化有源的治疗机理。

4、其他系统疾病

4.1阻塞性肺病 由于黄芪具有抑制过敏和免疫反应,提高白细胞介素活性的作用,所以在临床中治疗阻塞性肺病时,联合应用丹参注射液,可以提高患者动脉含氧量,增强患者的抵抗能力,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作用,并且治疗安全,无不良反应。

4.2皮肤病 黄芪在临床中还可以用于皮肤病的治疗。如治疗带状疱疹,或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荨麻疹都有显著疗效。

4.3脑梗死 在临床中运用补阳还五汤和不同剂量的黄芪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较为明显。作者认为临床中黄芪的计量120 g最佳,其次是60 g,30 g的疗效最差。同时在补阳还五汤中高剂量的黄芪也符合中医学气行则血行的药理。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