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霜降至立冬采挖,除去茎叶和泥土,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即可。烘干者称"烘术";晒干者称"生晒术",亦称"冬术"。
汉语拼音:Bái Shù
别名:山蓟、杨抱蓟(《尔雅》),术(《本经)),山芥、天蓟(《吴普本草》),山姜(《广雅》),乞力伽(《南方草木状》),山精(《神药经》),山连(《别录》),冬白术(《得配本草》)。
英文名: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 Rhizome of Largehead Atractylodes
功效与作用: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性味:味苦;甘;性温
归经:入脾、胃经。
用药禁忌: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慎服;内有实邪雍滞者禁服。①《本草经集注》:"防风、地榆为之使。"②《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配伍经验:甘草茯苓人参当归陈皮地黄黄芪白芍半夏附子干姜木香川芎厚朴防风生姜熟地黄柴胡黄芩豆蔻
相关方剂:甘草附子汤大黑丸香砂六君子汤升阳益胃汤、神仙延寿酒、加味保和丸、人参酒方、寄生汤枳术汤参苓白术汤

白术性状

干燥的根茎,呈拳状团块,有不规则的瘤状突起,长5~8厘米,直径2~5厘米。表面灰黄色至棕黄色,有浅而细的纵皱纹。下部两侧膨大似如意头,俗称"云头"。向上则渐细,或留有一段地上茎,俗称"白术腿"。在瘤状突起的顶端,常有茎基残迹或芽痕,须根痕也较明显。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烘术的断面淡黄白色,角质,中央时有裂隙。生晒术的断面皮部类白色,本质部淡黄色至黄色,有油点。气香,味甜微辛,略带粘液性。以个大、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有云头、质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白术炮制

1.生白术: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白术鉴别

量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振摇浸出15min,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散后,加含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1ml,则显玫瑰红色;再于100℃烘5min即变成紫色。(检查苍术酮)(2)薄层色谱 按“苍术”顶下的方法进行薄层色谱,喷显色剂后苍术酮即显红色,烘后变紫色。

白术采收和储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白术化学成分

根茎含挥发油,内有α-及β-葎草烯(humu-lene),β-榄香醇(β-elemol),α姜黄烯(α-curcumene),苍术酮(α-tractlone),3β-乙酰氧基苍术酮(3β-acetoxyatractylone),芹子二烯酮[selina-4(14),7(11)-diene-8-one],桉叶醇(eudesmol),棕榈酸(palmitic acid)[1],茅术醇(hinesol),β-芹子烯(β-selinene)[2]等。还含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苍术内酯(atractylenolide)-Ⅰ、-Ⅱ、-Ⅲ及8β-乙氧基苍术内酯-Ⅱ(8β-ethoxyatractylenolide-Ⅱ)[3]。又含多炔类化合物:14-乙酰基-12-千里光酰基-8-顺式折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Z,10E-atracetylentriol),14-乙酰基各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acetyl-12-senecio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2-千里光光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senecioyl-2E,8Z,10E-atracetylentriol),12-千里光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senecioyl-2E,8E,10E-atractylentriol)[3],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2α-methyl butyryl-14-acet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2α-甲基丁酰基-14-乙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2α-methylbutyryl-14-acetyl-2E,8E,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酰基-8-顺式白术三醇(14α-methyl butyryl-2E,8Z,10E-atractylentriol),14α-甲基丁酰基-8-反式白术三醇(14α-methyl butyryl-2E,8E,10E-atractylentriol)[4]。另含东莨菪素(scopoletin)[3],果糖(fructose),菊糖(inulin)[5],具免疫活性的甘露聚糖AM-3[6],以及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丙氨酸(alanine),甘氨酸(glyc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s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等氨基酸[5]。

白术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茎粗大,略呈拳状。茎直立,上部分枝,基部木质化,具不明显纵槽。单叶互生;茎下部叶有长柄,叶片3深裂,偶为5深裂,中间裂片较大,椭圆形或卵状彼针形,两侧裂片较小,通常为卵状披针形,基部不对称;茎上部叶的叶柄较短,叶片不分裂,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4~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下延成柄状,叶缘均有刺状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叶脉凸起显着。头状花序顶生,直径2~4厘米;总苞钟状,总苞片7~8列,膜质,覆瓦状排列;基部叶状苞1轮,羽状深裂,包围总苞;花多数,着生于平坦的花托上;花冠管状,下部细,淡黄色,上部梢膨大,紫色,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外展或反卷;雄蕊5,花药线形,花丝离生;雌蕊1,子房下位,密被淡褐色绒毛,花柱细长,柱头头状,顶端中央有1浅裂缝。瘦果长圆状椭圆形,微扁,长约8毫米,径约2.5毫米,被黄白色绒毛,顶端有冠毛残留的圆形痕迹。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白术资源分布

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现广为栽培,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均有,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主产浙江、安徽。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地亦产。以浙江嵊县、新昌地区产量最大;于潜所产品质最佳,特称为"于术"。

白术各家论述

1.《汤液本草》:《本草》在术条下无苍、白之名。近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

白术附方

四君子汤《太平圣惠民和剂局方》;白术附子汤《金匮要略》;参苓白术散《太平圣惠民和剂局方》;枳术汤《金匮要略》;痛泻要方《景岳全书》;苓桂术甘汤〈伤寒论〉

白术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对各种动物如大鼠、兔、狗都有作用。对不麻醉狗静脉注射煎剂0.05-0.25g/kg,尿量增加可达9倍以上,并在用药5小时后仍高于正常;灌胃给药1-3g/kg,尿量较用药前可增加2-6倍,而且多数于用药6-7小时后仍多于正常,白术煎剂和流浸膏1.0g/kg给大鼠静脉注射,兔1.0g/kg灌胃或腹腔注射,均能产生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术不仅增加水的排泄,也促进电解质特别是钠的排出,并且钠的排泄还胜于水的排泄。它也不影响垂体后叶激素的抗利尿作用,因此白术增加水的排泄可能主要不是影响水的主动性重吸收,而是续发于电解质重吸收的减少,既有汞撒利样排泄氯、钠的作用;又有增高尿中二氧化碳容量、pH值以及增加钾排泄,减少铵排泄的醋唑磺胺样的特点。对人的利尿作用有少数试验,不能最后肯定。

2.降血糖作用:家兔灌胃煎剂或浸膏,血糖稍有降低。大鼠灌胃煎剂有加速体内葡萄糖的同化因而降低血糖。小鼠内服煎剂有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减少作用。

3.强壮作用:白术煎剂灌胃lmol或6g/kg,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和增强游泳耐力,白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呈活化作用,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及其溶酶体消化平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在白细胞减少症时,白术有升白作用。白术还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自然玫瑰花形成率,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且明显增高IgG。说明白术有健脾胃、壮身体和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

4.抗凝血作用:白术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白术煎剂0.5g/kg灌胃l-4周,能显着延长大鼠凝血酶元的时间。其作用较双香豆素弱,但较Butadion为强。根的作用比茎强。健康人服用5%根煎剂,每次1汤匙,每天3次,4天后凝血酶元时间及凝血时间均显着延长,停药后10天上述指标恢复到给药前的水平,酒精浸出液也有效果,但维持时间较短。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术有血管扩张作用。对心脏呈抑制作用,剂量过大时可致停博,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0.1g/kg,血压轻度下降0.25g/kg时,血压急剧下降,3-4小时内未见恢复。

6.抗肿瘤作用:体外试验表明,白术挥发油中之中性油对食管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10mcg/ml时,于24小时内可使癌细胞全部脱落。5mcg/ml时,可使大部分癌细胞脱落,残存的小片细胞或散在细胞呈核固缩,核仁模糊不清,泡质多空泡。白术挥发油50-100mg/kg腹腔注射对艾氏腹水癌有显着抑制作用。全身给药时,对实质性实体癌的疗效则报道不一致。对358种植物药、中药单方和复方进行筛选时,白术挥发油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为31-49%)另有报道对S-180,S-37,U-14和W-256,以及白血病模型(L615均无明显作用。近报道,白术对methA肿瘤的中如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并显着增强MethA肿瘤的迟发性超敏反应,还促进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和脂多糖诱导的幼若化反应。

7.对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过去报道,白术对胃肠道功能(如胃酸的胃液分泌,推进性肠蠕动等)无影响,亦无抗溃疡、抗炎和镇痛作用,不影响正常体温,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明显抑制作用,后者被认为可以作为与苍术相区别的依据。近报道,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自发活动的影响多不相同,白术能增强兔离体小肠自发性收缩活动,使其收缩幅度加大,白术油抑制肠管的自发运动,或白术对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运动影响不明显。白术对乙酰胆碱、二氯化钡所致的家兔离体小肠强直性收缩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加入肾上腺素所致的离体家兔小肠活动的抑制,白术可以拮抗此作用。但亦有报道没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白术煎剂每天10g(生药/kg连续给小鼠灌胃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白术提取物50mg和200mg/kg灌胃给药,对动物水浸束缚应激性溃疡,有显着抑制效果。

8.抗菌作用:水浸液在试管内对絮状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有抑制作用。煎剂对脑膜炎球菌亦有抑制作用。近报道白术煎剂和四君子汤对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无杀菌作用。

9.促进造血功能:白术煎剂1g/kg,0.2ml/只皮下注射能促进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的生长。对于用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引起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

10.促进蛋白质合成:白术煎剂10g/kg灌胃,连续7天,明显促进小鼠小肠蛋白质的合成。

11.其它作用:白术对呼吸有短暂的兴奋作用,另外白术对家兔、肠鼠、大鼠和小鼠的子宫平滑肌有明显抑制作用,白术煎剂对小鼠因四氧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白术乙酸乙酯提取物,大白鼠十二指肠给药,可明显增加胆汁分泌。少量挥发油有镇静作用。

白术临床应用

1、生用

(1)四肢浮肿:常与茯苓、泽泻、猪苓等同用,具有燥湿利水的作用,用于水湿内停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如五苓散(《伤寒论》)。现用于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尿潴留,急性肠炎属水湿内停者。

(2)痰饮内停:常与桂枝、茯苓、炙甘草同用,具有健脾化饮的作用,用于痰饮内停,脾失健运,胸胁支满,目眩,心悸,咳而气短,如苓桂术甘汤(《伤寒论》);若与猪苓、泽泻、半夏等同用,用于痰饮水气停蓄心下,呕吐,吞酸,如苓术二陈煎(《景岳》)。

(3)脾胃气虚夹湿:常与人参、茯苓、陈皮、半夏、炙甘草同用,具有健脾补气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食少吐泻,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如六君子汤(《世医得效方》)。

(4)风湿痹痛:常与附子(炮)、生姜、炙甘草、大枣同用,具有燥湿散寒除湿的作用,用于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不能转侧,如白术附子汤(《金匮》)。

2、制用

(1)炒白术

①脾胃虚弱:常与人参、茯苓、木香等同用,具有补脾止泻的作用,用于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频作不止,乳食不进,身体消瘦,如白术散(《药证》);若与山药、龙眼肉同用,用于泄泻久不止,气血俱虚,身体赢弱,将成劳瘵,如扶中汤(《参西录》)。

②痰涎内停:常与干姜、人参、半夏(姜制)等同用,具有健脾和胃,温中化痰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寒、痰涎内停,呕吐少食,或大便不实,饮食难化,咳唾痰涎,如理中化痰丸(《明医》);若与炒半夏、炒桔梗、茯苓等同用,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和,胸膈不利,或痰气喘咳,饮食少思,如分气饮(《良方》)。

③肝旺脾虚:常与白芍(炒)、陈皮(炒)、防风同用,具有补脾泻肝的作用,用于肝旺脾虚,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如痛泻要方(《丹溪》)。

(2)麸炒白术

①五脏虚风:常与牡丹皮、枳壳(麸炒)、当归等同用,用于五脏虚风,及头目不利,不思饮食,手足烦热,肢节拘急疼痛,胸膈不利等症,如大效牡丹皮散(《医垒元戎》)。

②脘腹痞满:常与茯苓、党参、炙甘草同用,具有补脾益气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脘腹痞满,不思饮食,如四君子汤(《局方》),方中白术宜麸炒用。

③中气下陷:常与黄芪、人参、升麻等同用,具有益气升陷的作用,用于中气下陷,腹重垂胀,脱肛阴挺,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方中白术宜麸炒用。

④气虚自汗:常与黄芪、防风同用,具有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用于气虚自汗,以及虚入腠理不密,易于感冒,汗出恶风,如玉屏风散(《世医》)。

3、土炒白术

①脾泄:常与莲肉、茯苓、麦芽(炒)、陈皮同用,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用于脾泄,气弱易饱,口渴,大便稀溏,如扶脾散(《保元》);

②脾胃虚弱:常与人参、枳实、陈皮等同用,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用于脾胃虚弱,食停气滞,湿热内阻,胸膈痞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如大健脾丸(《古今医统》),若与潞党、云苓、归身(土炒)等同用,用于小儿久病,面黄肌瘦,头发稀少,如补脾汤(《揣摩有得集》)。

③胎动不安:常与熟地、姜杜仲、酒当归等同用,具有养血安胎的作用,用于妇人妊娠三月,气血不足,冲脉受伤,欲小产者,如千金保胎丸(《妇科玉尺》);若与人参、黄芪、当归(酒炒)等同用,用于妇人产时,损伤胞胎,小便淋漓不止,欲少忍须臾而不能者,如完胞饮(《傅青主》)。

④带下:常与山药(炒)、人参、白芍(酒炒)等同用,具有健脾燥湿的作用,用于脾虚肝郁,湿浊下注,带下色白或淡黄,清稀无臭,倦怠便溏,如完带汤(《傅青主》)。

⑤脱肛下血:常与生地(蒸熟)同用,具有健脾补血的作用,用于痔漏,脱肛下血,面色萎黄,积年不愈,如白术丸(《杂病源流犀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