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或其多种同属植物的茎。全年均可采挖,但以秋后采挖者质量好。采回后如保存鲜用时,在春、秋季则应及时栽培于细砂石中,放置阴湿处,经常浇水使根部保持湿润。在冬天应平放于竹筐内,上盖蒲包,但应注意空气流通。干石斛一般系将鲜石斛剪去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在广西地区先用开水烫过,趁热边搓边晒(或烘)至全郎干燥为止。耳环石斛:加工时,拣长约4厘米的鲜石斛,修去部分须根,洗净,晾干,然后放入铁锅内,均匀炒至柔软,趁热搓去薄膜状叶鞘,放置略通风处,两天后置于有细眼的铅皮盘内,下面用适当的微火,在离盘约一尺处,微微加温,用手使之弯成螺旋形或弹簧状,再晾干,如此反复进行2~3次,至干燥为止。
汉语拼音:Shí Hú
别名:林兰、禁生(《本经》),杜兰、石蓫(《别录》),金钗花、千年润(《纲目》),黄草(《药物出产辨》),吊兰花(《中国药植志》)。
英文名:stem of Noble Dendrobium,stem of White Dendrobium,Stem of Moniliform Dendrobium,stem of Doublelip Dendrobium,Stem of Hooked Dendrobium,Stem of Hancock Dendrobium,Stem of Willson Dendrobium,stem of Loh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Dendrobium nobile Lindl.2.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3.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D.officinalis Kimura et Migo]4.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ex Lindl.5.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oculatum Hook..
功效与作用: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鲜石斛清热生津力强,热津伤者宜之;干石斛用于胃虚夹热伤阴者为宜。
性味:甘淡微咸,寒。
归经:入胃、肺,肾经。
用药禁忌:温热病早期阴未伤者、湿温病未化燥者、脾胃虚寒者均禁服。
配伍经验:地黄牛膝当归附子茯苓人参甘草防风干地黄五味子黄芪肉苁蓉白术杜仲菟丝菟丝子巴戟天麦冬山茱萸干姜
相关方剂:石斛浸酒甘露饮补肾丸老君益寿散杜仲散金牙酒和血蒸剂安眠汤仙灵脾散、宁嗽太平膏

石斛性状

(1)金钗石斛 茎中、下部扁圆柱形,向上稍“之”字形弯曲,长18-42cm,中部直径0.4-1cm,节间长1.5-6cm。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有光泽,具深纵沟及纵纹,节稍膨大,棕色,常残留灰褐色叶鞘。质轻而脆,断面较疏松。气微,味苦。

石斛炮制

干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焖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鲜石斛:临用时剪下,搓去膜质叶鞘,洗净,剪段。

石斛采收和储藏

栽后2-3年即可采收,生长年限愈长,茎数愈多,单产愈高。一年四季均可收割。新收之石斛,鲜用者,除去须根及杂质,另行保存。干用者,去根洗净,搓去薄膜状叶鞘,晒干或烘干;也可先将石斛置开水中略烫,再晒干或烘干,即为干石斛。此外,铁皮石斛等少数品种之嫩茎,还可进行特殊加工,即以长8cm左右的石斛茎洗净晾干,用文火均匀炒至柔软,搓去叶鞘,趁热将茎扭成螺旋状或弹簧状,反复数次,最后晒干,商品称为耳环石斛,又名枫斗。

石斛化学成分

1.金钗石斛 茎含生物碱0.3%,已分离得到:石斛碱(dendrobine),石斛酮碱(nobilonine),6-羟基石斛碱(6-hydroxydendrobine)又名石斛胺(dendramine),石斛醚碱(dendroxine),6-羟基石斛醚碱(6-hydroxydendroxine),4-羟基石斛醚碱(4-hydroxydendroxine),石斛酯碱(dendrine),3-羟基-2-氧-石斛碱(3-hydroxy-2-oxydendrobine)等。另据报道,还分离得到(部位不明)5种季铵生物碱:N-甲基石斛季铵碱(N-methyldendrobinium),N-异戊烯基石斛季铵醚碱(N-isopentenyldendrobinium),石斛碱N-氧化物(dendrobine N-oxide),N-异戊烯基-6-羟基石斛醚季铵碱(N-isopentenyl-6-hydroxydendroxinium)。茎还含亚甲基金钗石斛素(nobilomethylene),金钗石斛菲醌(denbinob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罗卜甙(daucosterol)。

石斛原形态

①金钗石斛(《本草衍义》)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30~50厘米。茎丛生,直立,直径1~1.3厘米,黄绿色,多节,节间长2.5~3.5厘米。叶无柄,近革质,常3~5片生于茎的上端;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有偏斜状的凹缺,叶脉平行,通常9条,叶鞘紧抱于节间,长1.5~2.7厘米。总状花序自茎节生出,通常具花2~3朵;苞片膜质,小,卵形;花甚大,下垂,直径6~8厘米;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红色;萼片3,中萼片离生,两侧萼片斜生于蕊柱足上,几相等,长圆形,长3.5~4.5厘米,宽1.2~1.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形;花瓣卵状长圆形或椭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宽2.1~2.5厘米,唇瓣生于蕊柱足的前方,近圆卵形,长4~4.5厘米,宽3~3.5厘米,先端圆形,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卷包围蕊柱,两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块深紫色的斑点;合蕊柱高6~7毫米,连足部长约12毫米;雄蕊呈圆锥状,花药2室,长约3毫米,花粉块4,蜡质。蒴果。花期5~6月。

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森林中的树干上。分布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台湾等地。此外,各地尚有栽培。

②长爪石斛

与上种近似,主要区别为本种茎的节间膝曲或明显地加粗,因此全形稍呈连珠状;花淡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台湾等地。

③铁皮石斛,又名:霍山石斛。

茎丛生,直立,高5~30厘米,径约5毫米,圆柱形,基部稍细,绿色并带紫色;多节,节间长1~2厘米。叶少数,生于茎上部,无柄;叶片近卵形、卵状长圆形或近长圆形,长5~7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状的凹缺,带革质;叶鞘膜质,紧抱节间,灰色,似不清洁状,干后深灰色。总状花序生于无叶茎的上部节上,长达6厘米,花2~5朵;苞片钻状,长5毫米左右;花淡黄绿色,草黄色或淡黄色,直径3.5~4厘米;萼片3,长约19毫米,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长圆状三角形,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连生成极短的蕊柱跟;侧生花瓣长圆形,与萼片几等长,唇瓣长圆状卵形,长约15毫米,宽约9毫米,先端急尖,中央具许多紫色或褐紫色斑点,两边反卷包围蕊柱;合蕊柱高3~3.5毫米,连足部长约1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棱,花粉块4,稍黄色。蒴果长圆形,长约2.5厘米,有三棱。

分布安徽、浙江、陕西、山西、河南、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④细茎石斛,又名:铜皮石斛,细黄草。

与铁皮石斛很相似。茎高10~20厘米。叶长圆状披针形,长2.5~4厘米,宽7~10毫米,先端钝;叶鞘非灰色不清洁状。总状花序具花2~4朵;花淡黄绿色,直径约2厘米;中央萼片线状披针形,两侧萼片稍带镰刀形;唇瓣黄绿色,中央有1褐色的斑点。

分布浙江、安徽、广西、云南等地;

⑤重唇石斛

茎直立,高25~50厘米。节间长2.5~3.5厘米;叶鞘紧抱节间,几与节间等长。总状花序生花1~3朵,下垂;花淡紫堇色,直径2~3厘米;萼片近卵形,侧生一对较中央一片稍狭,并略呈镰刀形;花瓣长圆形,唇瓣比两侧花瓣短,下陷呈短舟形,内被柔毛,先端有一突尖;合蕊柱很短,前方被长柔毛;花药深紫色。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⑥钩状石斛

茎直立,较细,高达60厘米。叶互生;无柄;线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7~8厘米,宽15~20毫米,先端渐尖。总状花序较短,生花1~6朵;花白色,径2.5~3厘米;中央萼片卵形,长20毫米,宽6毫米,先端锐尖,侧生一对稍偏斜,蕊柱跟短囊状;花瓣长圆形,长18毫米,先端锐尖,唇瓣广卵形,长12毫米,3浅裂,急尖而先端有凹头;合蕊柱前方被毛;花丝细,花药有乳状突起。

分布福建、广东等地。

⑦广东石斛,又名:铜皮兰。

茎直立,圆柱形,细瘦,高15~30厘米。叶线状长圆形,长3~5厘米,宽8~12毫米,先端钝或急尖,有偏斜状凹缺。花白色,开后经日即变黄色,有香气,直径约7厘米,通常1~2朵生于茎的上部;中央1片花萼长圆状披针形,侧生1对萼片披针形;花瓣椭圆状长圆形,唇瓣狭卵形,基部有鲜绿色斑点;合蕊柱短;雄蕊近圆形,具有乳状突起。

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⑧细叶石斛

茎直立,细,高15~30厘米,直径3~6毫米,节间长约2.5厘米,有的节上生出细小的分枝。叶天柄;线形,长4~8厘米,宽4~6毫米,先端钝,有偏斜的微凹缺。总状花序腋生,生花1~2朵;花黄色下垂;苞片卵状;总花梗长8~12毫米;萼片与花瓣几同形,长圆形;唇瓣3浅裂,基部有1短阔的爪;合蕊柱高4~4.5毫米。花期7月。

生于高山。分布广西、云南、四川等地。

⑨罗河石斛,又名:小黄草。

茎直立,圆柱形,细皮,高25~27厘米,节间长1.3~2.3厘米。叶鞘膜质,管状,抱茎;叶长圆形,长3.5~6厘米,宽1~1.5厘米,两端均尖。花黄色,数朵单生于无叶的茎的上部;中央萼片椭圆形,两侧萼片斜椭圆形;花瓣椭圆形,唇瓣倒卵形,铺平时长2厘米,宽1.7厘米,有肉质乳突状突起,前缘有不规则锯齿;合蕊柱高3.5毫米,蕊柱足长7毫米。花期6月。

附生于山谷的岩石上。分布广西。

⑩美花石斛

茎圆柱形,高10~15厘米,直径5~7毫米,基部略细。叶无柄,长圆状披针形,长4~6厘米,宽1.2~1.8厘米。花单生;淡粉红色;苞片小;中央萼片长圆状披针形,两侧萼片近筒形,蕊柱跟囊状;花瓣椭圆形,唇瓣3浅裂,先端微凹或近圆形,边缘流苏状,中央被毛;合蕊柱极短。

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⑾小美石斛,又名:矮石斛、黑节草。

茎呈假鳞茎状,纺锤形,高4~7.5厘米,中间直径约1.5厘米,通常3节,外被黑色长硬毛。叶2~4枚,长圆形或椭圆次长圆形,长2~5厘米,宽1~1.8厘米,先端急尖,具偏斜的微凹头。总状花序生于有叶的茎上;花白色,1~3朵,总花梗长1.8~2厘米;中央萼片椭圆状长圆形,两侧萼片近三角形,蕊柱跟广囊状;花瓣卵状长圆形,唇瓣3裂,中央裂片倒心形,两侧裂片近圆形;合蕊柱高5~6毫米。

分布云南。

石斛生态环境

1.金钗石斛附生于高山岩石或林中树干上。2.美花石斛附生于树上或林下岩石上。3.铁皮石斛附生于树上。4.束花石斛附生于树上和岩石上。5.马鞭石斛附生于树上或山谷岩石上。

石斛资源分布

1.金钗石斛分布于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美花石斛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3.铁皮石斛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4.束花石斛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5.马鞭石斛分布广西、云南等地。

石斛各家论述

1.《本草通玄》:石斛,甘可悦脾,咸能益肾,故多功于水土二脏。但气性宽缓,无捷奏之功,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
2.《本草正》:石斛有二种,力皆微薄,圆细而肉实者,味微而甘淡,其力尤薄。《本草》云圆细者为上,且谓其益精强阴,壮筋补虚,健脚膝,驱冷痹,却惊悸,定心志。但此物性味最薄,焉能滋补如此cao惟是扁大而松、形如钗股者,颇有苦味,用除脾胃之火,去?杂善饥及营中蕴热,其性轻清和缓,有从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养阴、除烦、清肺下气,亦止消渴热汗。而诸家谓其厚肠胃、健阳道、暖水脏,岂苦凉之性味所

石斛附方

①治温热有汗,风热化火,热病伤津,温疟舌苔变黑:鲜石斛三钱,连翘(去心)三钱,天花粉二钱,鲜生地四钱,麦冬(去心)四钱,参叶八分。水煎服。(《时病论》清热保津法)

②治中消:鲜石斛五钱,熟石膏四钱,天花粉三钱,南沙参四钱,麦冬二钱,玉竹四钱,山药三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半夏一钱五分。甘蔗三两,煎汤代水。(《医醇腆义》祛烦养胃汤)

③治眼目昼视精明,暮夜昏暗,视不见物,名曰雀目:石斛、仙灵脾各一两,苍术(米泔浸,切,焙)半两。上三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空心米饮调服,日再。(《圣济总录》石斛散)

④治神水宽大渐散,昏如雾露中行,渐睹空中有黑花,渐睹物成二体,久则光不收,及内障神水淡绿色、淡白色者:天门冬(焙)、人参、茯苓各二两,五味(炒)半两,兔丝子(酒浸)七钱,干菊花七钱,麦门冬一两,熟地黄一两,杏仁七钱半,干山药、枸杞各七钱,牛膝七钱半,生地黄一两,蒺藜、石斛、苁蓉、川芎、炙草、枳壳(麸炒),青葙子、防风、黄连各五钱,草决明八钱,乌犀角半两,羚羊角半两。为细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任下。(《原机启微》石斛夜光丸)

石斛药理作用

1.解热作用:金钗石斛流浸膏对人工发热之家兔无解热作用。石斛碱则有一定的止痛退热作用,与非那西汀相似而较弱。

2.对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2.1.对豚鼠离体肠管活动的影响:取鲜药材捣碎,加70%乙醇(鲜药材1g加4ml)室温冷浸15天,过滤减压回收乙醇至小体积,浸膏用蒸馏水配成每1ml相当于鲜药材4g,置冰箱中备用。取体重300-400g的健康豚鼠,雌雄不限,截取回肠,每段约3cm,用DC-001型离体器官测定仪记录肠管活动(加药后记录30分钟以上),浴槽中的台氏液量显30ml,加温恒定为38±0.5℃,每项实验3-8只豚鼠,肠管6-16段。实验结果表明,当浓度为2.5%时,金钗石斛、细叶石斛、重唇石斛能兴奋肠管;罗珂石斛对肠管活动的影响不明显;铁皮石斛、流苏石斛、细茎石斛、黑毛石斛、迭鞘石斛先使肠管抑制,几分钟后恢复到给药前水平;钩状石斛使肠管收缩幅度稍降低,束花石斛明显地抑制肠管的活动。

2.2.金钗石斛流浸膏对离体兔肠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则有抑制作用。

2.3.石斛浸膏对家兔肠管小剂量兴奋,大剂量呈抑制作用。

2.4.石斛碱对离体兔肠有抑制作用。

3.对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影响:药液Ⅰ:取阿拉伯胶1g,溶于2ml蒸馏水中,搅拌成糊状,加入活性炭0.5g,搅匀,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搅匀。药液Ⅱ:配法同药液Ⅰ,以金钗石斛浸膏(配制同前)代替生理盐水。药液Ⅲ:配法同药液Ⅰ,以束花石斛浸膏(配制同前)代替生盐水。取18-22g健康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第一组以药液Ⅰ作对照,第二组给药液Ⅱ,第三组给药液Ⅲ;按0.4ml/20g体重灌胃给药,30分钟时将小鼠处死,立即剖腹,将消化道自幽门直至直肠末端完整摘出,不加牵引,平铺于木尺上测其全长,并记录炭末的前沿到幽门的距离,计算其与肠道全长的百分比,取全组平均值进行比较,束花石斛可明显抑制胃肠推进运动;石斛对胃肠推进运动无明显的影响。

4.对腹腔巨噬细胞作用:金钗石斛水煎剂给小鼠灌胃6天,可提高其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能力。

5.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金钗石斛流浸膏对离体蟾蜍心脏则不论浓度高低均为抑制。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时无明显作用。石斛碱有升高血糖、降低血压、减弱心脏收缩力。

6.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用组织培养作筛选试验,证明金钗石斛煎剂对孤儿病毒(ECHO11)所致的细胞病变有延缓作用。

7.其他作用:石斛碱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大剂量可致惊厥,安密妥纳可以对抗解毒;而对离体豚鼠子宫可使之收缩。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