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药
为毛茛科植物芍药(野生种)、草芍药、川赤芍等的根。秋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四川地区也有刮去粗皮后再晒干者。
汉语拼音:Chì Sháo Yào
别名:木芍药(崔豹《古今注》),红芍药(《圣济总录》),赤芍(《药品化义》),臭牡丹根(《青海药材》)。
功效与作用:行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性味:酸苦,凉。
归经:入肝、脾经。
用药禁忌:血虚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须(一作’雷’)丸为之使。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②《本草衍义》:"血虚寒人,禁此一物。"③《本草经疏》:"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配伍经验:赤芍、当归、甘草、黄芩、大黄、地黄、茯苓、防风、人参、柴胡、枳壳、赤茯苓、川芎、麻黄、槟榔、白术、木香、干地黄、陈皮、黄芪
相关方剂:鳖肉煎丸、柴胡散、加减茯苓汤、柴胡饮、清胃解毒汤、去杖汤、茅根散、九宝饮、白药、托里金银地丁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