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花

为豆科植物紫荆的花。
汉语拼音:Zǐ Jīnɡ Huā
英文名:Flower of Chinese Redbu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功效与作用:①《日华子本草》:通小肠。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去风解毒。③《江苏药材志》:治风湿筋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敷。
性味:苦;平
归经:肝;脾;小肠经
配伍经验:防风地龙附子牛膝杏仁麝香赤芍苍术细辛青皮僵蚕川乌何首乌草乌牛蒡赤芍药白附子五灵脂茵陈骨碎补
相关方剂:万灵丸蟾龙锭、疏风止痛散、荆花化斑汤

紫荆花性状

花蕾椭圆形,开放的花蝶形,长约1cm。花萼钟状,先端5裂,钝齿状,长约3mm,黄绿色。花冠蝶形,花瓣5,大小不一,紫色,有黄白色晕纹。雄蕊10,分离,基部附着于萼内,花药黄色。雌蕊1,略扁,有柄,光滑无毛,花柱上部弯曲,柱头短小,呈压扁状,色稍深。花梗细,长1-1.5mm。质轻脆。有茶叶样气,味酸略甜。以色紫,无杂质者为佳。

紫荆花鉴别

粉末特征:黄绿色。①花瓣表皮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平周壁具不规则放射状纹理。②花丝表皮细胞长条形,排列紧密。③花药表皮细胞多角形,平周壁具不规则放射

紫荆花采收和储藏

4-5月采花,晒干。

紫荆花化学成分

紫荆花含阿福豆甙(afzelin),槲皮素-3-a-L-鼠李糖甙(quercetin-3-a-L-rhamnoside),杨梅树皮素-3-a-L-鼠李糖甙(myricetin-3-a-L-rhamnoside),山柰酚(kaempferol),松醇(pinitol)以及花色甙(anthocyanins)。

紫荆花原形态

紫荆 落叶乔木或大灌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状,高可达15m。树皮幼时暗灰色而有光滑,老时粗糙而作片裂。幼枝有细毛。单叶互生;叶柄长达3cm;叶片近圆形,长6-14cm,宽5-14cm,先端急尖或骤尖,基部深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叶脉有细毛,全缘。花先叶开放,4-10朵簇生于老枝上;小苞片2,阔卵形,长约2.5mm;花梗细,长约6-15mm;花萼钟状,5齿裂;花玫瑰红色,长约1.5-1.8cm,花冠蝶形,大小不等;雄蕊10,分离,花丝细长;雌蕊1,子房无毛,具柄,花柱上部弯曲,柱头短小,呈压扁状。荚果狭长方形,扁平,长5-14cm,宽约1-1.5cm,沿腹缝线有狭翅,暗褐色。种子2-8颗,扁,近圆形,长约4mm。花期4-5月,果期5-7月。

紫荆花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通常栽培于庭园向阳的地方。

紫荆花资源分布

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等地。

紫荆花各家论述

1.《日华子本草》:通小肠。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清热凉血,去风解毒。
3.《江苏药树志》:治风湿筋骨痛。

紫荆花附方

治鼻中疳疮:紫荆花阴干为末贴之。(《卫生易简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