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

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Flerov 、马麝Moschus sifanicus Przewalski或原麝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野麝多在冬季至次春猎取,猎获后,割取香囊,阴干,习称毛壳麝香;剖开香囊,除去囊壳,习称麝香仁。家麝直接从其香囊中取出麝香仁,阴干或用干燥器密闭干燥。
汉语拼音:Shè Xiānɡ
别名:当门子、脐香(《雷公炮炙论》),麝脐香(《纲目》),四味臭(《东医宝鉴》),臭子、腊子(《中药志》),香脐子(《中药材手册》)。
英文名:MOSCHUS
功效与作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人工麝香以乳糖压成片剂(每片含人工麝香30毫克),当心绞痛发作或由冠心病引起胸闷、气憋时,取1片含于舌下,疼痛厉害者含1.5~2片。观察160例,最少含过2次,大多数含过10~20次,部分含过70~80次。结果如下:㈠与硝酸甘油同样有效,于含后2~5分钟发挥作用者(包括比硝酸甘油作用更快、止痛时间更长者)119例(74.37%)。㈡与硝酸甘油同样有效,但比硝酸甘油作用慢,含后7~10分钟发挥作用者27例(16.88%)。㈢含后止痛效果不如硝酸甘油,有的含2片才有效者6例(3.75%)。㈣无效8例(5%)。副作用:3例对麝香气味有恶心感觉,继续应用即逐步适应,不需停药。未见头痛、头胀、头晕等副作用;合并高血压者未见血压升高,亦未发现脉搏增速现象。鉴于有30例含后作用较硝酸甘油慢且差,有的含2片才止痛(但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因此可考虑每片含量增至50毫克,或许能提高疗效。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03-0.1g,一般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掺、调敷或入膏药中敷贴。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入心、脾、肝经。
用药禁忌:孕妇禁用。
配伍经验:朱砂雄黄牛黄乳香附子甘草当归木香没药黄连天麻僵蚕丁香防风人参冰片白附子大黄茯苓细辛
相关方剂:通圣饼子、苏合香丸双补丸通窍活血汤、通明赤丸、玉龙膏毓麟固本膏黄连猪胆丸、破格救心汤、布膏药

麝香性状

(1)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做突起,皮革质,棕褐色。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直径1-3mm。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质松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是棕色,内评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炮制

用温水浸润香囊,割开后除去皮毛内膜杂质,用时取麝香仁研细。

麝香鉴别

毛壳麝香:为扁圆形或类椭圆形的囊状体,直径3~7cm,厚2~4cm。开口面的皮革质,棕褐色,略平,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间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
麝香仁:野生者质软,油润,疏松;其中颗粒状者习称当门子,呈不规则圆球形或颗粒状,表面多呈紫黑色,油润光亮,微有麻纹,断面深棕色或黄棕色;粉末状者多呈棕褐色或黄棕色,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细毛。饲养者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的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毛和脱落的内层皮膜。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麝香采收和储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遮光,防潮,防蛀。

麝香化学成分

含水分22.56%(常温,减压,浓硫酸干燥器中),灰分3.62%(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等),含氮化合物(中含碳酸铵1.15%,铵盐中的氨1.89%,尿素0.40%,氨基酸氮1.07%,总氮量9.15%),胆甾醇2.19%,粗纤维0.59%,脂肪酸5.15%,麝香酮1.2%。

麝香原形态

1.林麝,林麝体长约75cm,体重约10kg。毛角较深,深褐色或灰褐色,成体身上一般无显着肉桂黄或土黄点状斑纹。耳背色多为褐色或黑褐色;耳缘、耳端多为黑褐色或棕褐色,耳内白色,眼的下部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毛带延伸至颈和胸部。四枝前面似体肢为足迹和性。成年雄麝有1对上犬齿外露,称为獠牙,腹下有1个能分泌麝香的腺体囊,开口于生殖孔相近的前面。雌麝无腺囊和獠牙。尾短小,掩藏于臀毛中。

麝香资源分布

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湖北、河南、安徽等地。现在多人工饲养。主产四川、西藏、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此外,东北、河南、安徽、湖北、广西、贵州、青海等地亦产。

麝香各家论述

①李杲:"麝香,凡风病在骨髓者宜用之,使风邪得出,若邪在肌肉用之,反引风入骨。"

麝香附方

①治卒中风:青州白丸子,入麝香同研碎为未,生姜自然汁调灌之,如牙紧,、可自鼻中灌入。(《魏氏家藏方》)②治中风不醒:麝香二钱。研未,入清油二两,和匀灌之。(《济生方》)③治痰迷心窍:麝香一分,月石、牙皂。明矾、雄精各一钱。上共研匀,密贮,每服五分。(《疡科遗编》)④治中恶客忤垂死:空青一两(细研),麝香一分(细研),朱砂一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上药相和,研令匀,每服以醋一合、汤一台柏和,调散半钱,不计时候服之,须臾即吐为效,(《圣惠方》)⑤治小儿诸痫潮发,不省,困重:白僵蚕(汤洗,焙黄为未)半两,天竺黄一分(细研),真牛黄一钱(别研),麝香(研)、龙脑(研)各半钱。上拌研匀细,每服半钱,生姜自然汁调灌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白金散)⑥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频发不止:麝香半两(细研),阿魏半两(面裹偎,面熟为度),干蝎三分(微炒),桃仁五十枚(鼓炒微黄)。上药捣罗为未,炼蜜和九,如绿豆大,每服不计时候,以热酒下二十丸。(《圣惠方》庸香丸)⑦治厥心痛:麝香(别研,每汤成旋下),木香一两(挫),桃仁(麸炒)三十五枚,吴茱萸(水浸一宿,炒干)一两,槟榔(煨)三枚。上五味,除麝香、桃仁外,粗捣筛,入桃仁,再同和研匀。每服三钱匕,水半盏,童子小便半盏,同煎至六分,去滓,入麝香未半钱匕,搅匀温服,日二服。(《圣济总录》麝香汤)⑧治跌打气闭:牙皂、北细辛、南星、冰片、麝香等分,为未,吹鼻。(《医钞类编》吹药方)⑨治痈疽发背及诸恶疮,去恶肉:麝香、雄黄、矾石、简茹(一作‘真朱’)备一两。上四味治下筛,以猪膏调如泥涂之,恶肉尽,止,却敷生肉膏。(《千金方》麝香膏)⑩治鼠瘘:麝香(研)、雌黄(研)。上二味等分,并为散,取虾蟆背白汁和涂疮孔中,日一度。(《古今录验方》)(11)治小儿疳,常渴,饮冷水不休:麝香一分,人中白一分。上药都研令细,以蒸饼和丸,如麻子大。一、二岁儿,每服煎皂英汤下二丸,空心、午后备一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圣惠方》麝香丸)(12)治牙痛:麝香大豆许,巴豆一粒,细辛未半两(钱),上药同研令细,以枣瓤和丸,如粟米大。以新绵裹一丸,于痛处咬之,有涎即吐却,有至孔即纳一丸,(《圣惠方》麝香丸)

麝香药理作用

①对中枢的作用

天然麝香酮或人工麝香酮小剂量对大白鼠食物运动性条件反射无显着影响,中等剂量(0.01~0.06毫克/公斤)可使阳性条件反射潜伏期延长或反应消失,分化相改善,有个别动物分化相受到抑制;大剂量时(1毫克/公斤)则使大多数动物呈中毒现象,表现阳性条件反射的反应不规则或消失,分化相受到抑制。天然麝香原生药、天然麝香酮及人工麝香酮均能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但大剂量则反而延长睡眠时间,天然麝香5、10和20毫克的剂量给予大白鼠2、3和5天者,可显着缩短戊巴比妥钠引起的睡眠时间。故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为小量兴奋,大量抑制。

②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

麝香对离体心脏有兴奋作用,麝香酊静脉注射于家兔及狗,可使血压上升,呼吸次数增加,人工及天然麝香酮静脉注射于麻醉猫亦均有升压作用,呼吸次数及频率增加。用猫乳头肌、豚鼠气管平滑肌等作实验,可观察到麝香能增强儿茶酚胺的作用。

③对子宫的作用

麝香对离体及在位子宫均呈明显兴奋作用,后者更为敏感,妊娠的又较非妊娠的敏感,对非妊娠的兴奋作用发生较慢但较持久。

④抗菌、抗炎作用

麝香酊的稀释液,在试管内能抑制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由分枝杆菌抗原注射液引起的大鼠关节炎,其消炎作用强于布他酮。

⑤其他作用

过去曾将麝香用于呃逆、中枢神经衰竭,现已少用,而人工麝香可用于小儿百日咳的咳嗽及声门痉挛。

麝香临床应用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人工麝香以乳糖压成片剂(每片含人工麝香30毫克),当心绞痛发作或由冠心病引起胸闷、气憋时,取1片含于舌下,疼痛厉害者含1.5~2片。观察160例,最少含过2次,大多数含过10~20次,部分含过70~80次。结果如下:㈠与硝酸甘油同样有效,于含后2~5分钟发挥作用者(包括比硝酸甘油作用更快、止痛时间更长者)119例(74.37%)。㈡与硝酸甘油同样有效,但比硝酸甘油作用慢,含后7~10分钟发挥作用者27例(16.88%)。㈢含后止痛效果不如硝酸甘油,有的含2片才有效者6例(3.75%)。㈣无效8例(5%)。副作用:3例对麝香气味有恶心感觉,继续应用即逐步适应,不需停药。未见头痛、头胀、头晕等副作用;合并高血压者未见血压升高,亦未发现脉搏增速现象。鉴于有30例含后作用较硝酸甘油慢且差,有的含2片才止痛(但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因此可考虑每片含量增至50毫克,或许能提高疗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