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
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中华槲蕨、石莲姜槲蕨、崖姜、光亮密网蕨以及骨碎补科植物大叶骨碎补、海州骨碎补等的根茎。冬、舂采挖,除去叶片及泥砂,晒干或蒸熟后晒干,用火燎去毛茸。
汉语拼音:Gǔ Suì Bǔ
别名:猴姜、胡狲姜(《本草拾遗》),石毛姜(《日华子本草》),石庵闾(《开宝本草》),过山龙(《植物名实图考》),石岩姜(《草木便方》),石良姜(《分类草药性》),毛姜、申姜(张寿颐),毛贯仲(《青海药材》),马猬姜(《南宁市药物志》),碎补(《四川中药志》),毛生姜、鸡姜(《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英文名:RHIZOMA DRYNARIAE
功效与作用:1.取骨碎补干片5钱,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视需要可长期服用。对已知有链霉素毒性反应者,用链霉素同时使用本药,可防其毒性反应;既往有链霉素过敏的患者再次使用时,除从小剂量开始外,并加服本药脱敏。对使用链霉素过程中已出现毒性或过敏反应者,则用本剂治疗;临床观察21例(过敏反应2例,毒性反应19例),服药后除2例无效外,其余均于第二天反应症状减轻,大部分于第3-4天反应症状消失。停服骨碎补后链霉素反应再次出现,再用骨碎补煎剂仍有效果。据观察,本药对反应中的头痛、头晕、口唇及舌尖麻木等症状疗效最好;对耳鸣、耳聋的控制也有一定效果。提示其主要作用,在于解除链霉素对第八对脑神经和三又神经下颌枝的毒性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 适量,捣烂敷或晒干研末敷;也可浸酒搽。
性味:苦,温。
归经:入肝、肾经。
用药禁忌:阻虚及无瘀血者慎服。①《本草经巯》:"不宜与风燥药同用。"②《本草汇言》:"如血虚风燥,血虚有火,血虚挛痹者,俱禁用之。"③《得配本草》:"忌羊肉、羊血、芸薹菜。"
配伍经验:当归、没药、乳香、牛膝、地黄、自然铜、赤芍、羌活、川芎、川乌、附子、续断、白芷、防风、红花、木香、甘草、桃仁、五加皮、草乌
相关方剂:回天再造丸、百损丸、化瘀通络洗剂、舒筋活血酊、新伤续断汤、益肾壮骨汤、内伤药酒、补筋汤、跌打万应药酒、顽痹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