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大肠

为远志科植物西藏远志的根。
汉语拼音:Zhū Dà Chánɡ
别名:地花生、翻转红。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ala crotqlarioides Buch.Ham.
功效与作用:祛痰止咳;宁心安神。主咳嗽咯痰不爽;心悸;失眠多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或浸酒。
性味:辛;甘;温
配伍经验:黄连木香厚朴硫黄甘草茯苓黄芪附子枳壳升麻豆蔻神曲茴香吴茱萸白矾肉豆蔻诃子艾叶芡实草果
相关方剂:香参炖大肠、治痔脏连丸、肥肠丸、芪实大肠汤、槐花酿大肠、大脏丹、苋菜头煲猪大肠、肠连丸、绿豆糯米酿大肠、养生丹

猪大肠性状

根呈圆柱形,粗大,弯曲,直径0.3-0.9cm。表面深褐色,有皱纹。质硬脆。气微,味微甘而苦。

猪大肠采收和储藏

春、秋季采挖根部,洗净,切片,晒干。

猪大肠原形态

西藏远志 多年生草本,高6-20cm。根粗壮,肉质,深褐色;茎自基部多分枝,圆柱形,直立或铺散,密被卷曲短柔毛和刺毛状棉毛。单叶互生;叶柄极短;叶纸质,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5-4(-7.5)cm,宽0.7-2.5(-4)c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钝至近圆形,全缘,具缘毛,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均被刺毛状棉毛,主脉在上表面微凹,在背面隆起,侧脉3-5对。花两性,总状花序腋生或与叶对生,长1.2-2cm,具8-15朵花,被刺毛状棉毛;花长6-9mm,梗长约2mm,被长棉毛,基部具苞片3枚,卵形,长约2mm,宿存;萼片5,宿存,外面3枚小,里面2枚大,花瓣状,绿色,先端带红褐色,斜卵形,长6-7mm,基部具短爪;花瓣3,分离,紫红色或白色具紫色条纹,侧生花瓣长4-5mm,基部内侧被柔毛,中部里面两侧各具1簇白色柔毛,具缘毛,龙骨瓣长5-7mm,盔形,基部耳状,具缘毛,顶端背部具细丝状鸡冠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长5-6mm,4/5以下合生成鞘并与花瓣贴生,具缘毛,花药黄色,卵形,顶孔开裂;子房近圆形,直径2mm,具翅,具缘毛,尤以顶部为甚,花柱弧曲,柱头2。蒴果圆形,直径3.5mm,具狭翅,并有缘毛。种子黑色,长圆形,直径1.5mm,密被白色柔毛,具1盔形微裂种阜。花、果期7-8月。

猪大肠生态环境

生长于海拔1600-2300m的山坡草地或灌丛中。

猪大肠资源分布

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