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参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Adenophora tetraphylla (Thunb.)Fisch.或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后趁鲜刮去粗皮,洗净,干燥。
汉语拼音:Nán Shā Shēn
别名:沙参、知母(《本经》),白沙参(《范子计然》),苦心、识美、虎须、白参、志取、文虎(《吴普本草》),文希(《别录》),羊婆奶(《纲目》),泡参(《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面杆杖(《青海药材》),桔参(《药材资料汇编》),泡沙参(《四川中药志》),稳牙参、保牙参、土人参(《湖南药物志》)。
英文名:RADIX ADENOPHORAE
功效与作用:养阴清肺,化痰,益气。用于肺热燥咳,阴虚劳嗽,干咳痰黏,气阴不足,烦热口干。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鲜者1~3两);或入丸、散。
性味:甘微苦,凉。
归经:入肺、肝经。
用药禁忌:不宜与藜芦同用。
配伍经验:沙参麦冬北沙参地黄甘草天冬茯苓桔梗牡丹皮石斛黄芩黄芪杏仁山药橘红百合白术陈皮知母当归
相关方剂:三蛇药酒、二冬二母散益气养阴通络汤豢龙汤、肺瘤方、辛黄汤扶肺煎建兰叶膏、间支验方、半夏竹茹汤

南沙参性状

干燥的根,呈长纺锤形或圆柱形,上粗下细,有时稍弯曲或扭曲,偶有分歧。全长5~25厘米,上部直径1~3厘米。顶端有根茎(芦头)长0.5~10厘米,直径0.3~2厘米,偶有2个根茎并生,上有显着横纹。带皮者表面黄白色至棕色,有横纹,上部尤多,稍有短段细根或根痕;去皮者表面黄白色,有纵皱。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白色,不平坦,有多数裂隙。气微弱,味甘微苦。以根粗大,饱满、无外皮、色黄白者为佳。

南沙参炮制

拣净杂质,去芦,用水洗净,略润,切片,筛净晒干。

南沙参鉴别

本品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长7~27cm,直径0.8~3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及纵沟。顶端具1或2个根茎。体轻,质松泡,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无臭,味微甘。

南沙参采收和储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南沙参化学成分

轮叶沙参的根中含三萜皂甙和淀粉。

南沙参原形态

①轮叶沙参,又名:铃儿草(《别录》),四叶沙参。

南沙参资源分布

主产安徽、江苏、浙江、贵州、四川、云南等地。此外,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河南、青海、陕西等地亦产。以安徽、江苏、浙江所产质量为佳;以贵州产量为大。

南沙参各家论述

①张元素:"肺寒者用人参,肺热者用沙参代之,取其味甘也。"

南沙参附方

①治燥伤肺卫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南沙参药理作用

①祛痰作用

轮叶沙参煎液对家兔的祛痰作用较紫菀等为差,但可持续作用4小时以上。1:40沙参浸液在试管内未见溶血现象。

②强心作用

1%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强心作用,7/9离体心的振幅增大(比原来高50%以上),作用持续5分钟。

③抗真菌作用

沙参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