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防己

为防己科木防己属植物木防己Coculus trilobus (Thunb.) DC.的根。春秋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汉语拼音:Mù Fánɡ Jǐ
别名:土木香、牛木香、金锁匙、紫背金锁匙、百解薯、青藤根、钻龙骨、青檀香、白木香、银锁匙、板南根、白山蕃薯、青藤仔、千斤坠、圆藤根、倒地铃、穿山龙、盘古风、乌龙、大防己、蓝田防己。
英文名:Radix Cocculi Trilobi
功效与作用:祛风止痛,利尿消肿,解毒,降血压。用于风湿关节痛,肋间神经痛,急性肾炎,尿路感染,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外用治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磨浓汁涂敷。
性味:性寒,味苦、辛。
归经:膀胱;肾;脾;肺经
用药禁忌:阴虚、无湿热者及孕妇慎服。
配伍经验:防己甘草茯苓白术当归防风杏仁麻黄泽泻人参黄连干姜独活葶苈甘遂黄芪牛膝厚朴苍术黄柏
相关方剂:木防己汤、蛇虫酒、防己桂枝汤五蛇酒、痛风汤、茯苓丸、木防己加茯苓芒消汤、木防己酒、大黑膏、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木防己性状

根圆柱形或扭曲,稍呈连珠状凸起,长10-20cm,直径1-2.5cm。表面黑褐色,有弯曲的纵沟和少数支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和小孔。气微,味微苦。以条匀,坚实者为佳。

木防己炮制

除去杂质,水浸半日,洗净,取出分档,润透,切厚片,晒干。

木防己鉴别

根呈不规则的圆柱形,直径约1.5cm。表面黄竭色或灰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质坚硬,断面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味苦。

木防己化学成分

木防己含木防己碱(trilobine),异木防己碱(isotrilob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木防己胺(trilobamine),去甲毛木防己碱(normeniamne),毛木防己碱(menisarine),表千金藤碱(epistephanine),木防己宾碱(coclobine)。叶含衡州乌药里定碱(cocculolidine)。

木防己原形态

1.木防己 木质藤本。嫩枝密被柔毛,老枝近于无毛,表面具直线纹。单叶互生;叶柄长1-3cm,被白色柔毛;叶片纸质至近革质,形状变异极大,线状披针形至阔卵状近圆形、狭椭圆形至近圆形、倒披针形至倒心形,有时卵状心形,长3-8cm,少数超过10cm,宽1.5-5cm,先端渐尖、急尖或钝而有小凸尖,有时微缺或2裂,基部楔形、圆或心形,边全缘或3裂,有时掌状5裂,两面被密柔毛至疏柔毛,有时两面近无毛。聚伞花序单中或作圆锥花序式排列,腋生或顶生,长达10cm或更长,被柔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淡黄色;萼片6,无毛,外轮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1-2mm,内轮阔椭圆形,长达2.5mm;花瓣6,倒披针状氏圆形,先端2裂,基部两侧有耳,并内折,长1-2mm;雄蕊6,较花瓣短;雌花:萼片和花瓣与雄花相似;退化雄蕊6,微小;心皮6。核果近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或蓝黑色,长7-8mm。花期5-8月,果期8-10月。

木防己资源分布

生于丘陵、山坡、路边、灌丛及疏林中。主产华东、中南、西南。

木防己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如陶所注,即是木防己,用体小同。按木、汉二防己,即是根、苗为名......藤着木生,吹气通一头,如通草。"2.《本草图经》:"防己生汉中川谷,今黔中亦有之,但汉中出者,破之文作车辐解,黄实而香......它处者青白、虚软,又有腥气,皮皱,上有丁足子,名木防己,二月、八月采,阴干用,木防己虽今不入药,而古方亦通用之。"

木防己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和大鼠光热甩尾法测试,均证实木防己碱有镇痛作用。5-40mg/kg腹腔注射,30分钟后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痛反应时间,且随剂量提高而增强,作用维持180分钟以上,ED50为13mg/kg。连续应用不产生耐受性,对吗啡成瘾动物停吗啡后的戒断症状,无取消替代作用,为非麻醉性镇痛药。

2.解热作用 木防己碱80mg/kg、100mg/kg腹腔注射对酵母发热大鼠有明显的退热作用。

3.抗炎作用 木防己碱对早期渗出性炎症及晚期增殖性炎症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40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对蛋清、甲醛和角叉菜胶性大鼠足跖肿胀,棉球肉芽肿增生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耳壳肿胀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灌胃400mg/kg与腹腔注射10mg/kg抑制蛋清性大鼠足跖肿胀的强度相近。木防己碱不延长去肾上腺幼年大鼠生存时间,说明其没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摘除大鼠双侧肾上腺后作用仍存在。木防己碱使大鼠炎性组织释放的前列腺素E(PGE)明显降低,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胸腺萎缩,肾上腺重量增加。表明木防己碱抗炎机制与兴奋下丘脑或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释放以及抑制PGE合成与释放有关。

4.肌肉松弛作用 碘化二甲基木防己碱(DTI)对大鼠、家兔、猫均有明显的肌松作用。家兔垂头试验的剂量为0.16±0.03mg/kg,较筒箭毒碱的剂量小,两药合用呈相加作用。麻醉兔、猫、大鼠静脉注射DTI(0.55-4.0mg/kg)均能使间接刺激坐骨神经产生的腥前肌最大颤搐完全阻断。DTI对肌肉本身无直接作用,其作用部位在突触后膜,与乙酰胆碱竞争N2受体。属非去极化型肌松剂。

5.降压作用 猫静脉注射木防己碱1.25~20mg/kg呈降压效应,并有剂量依赖关系;阿托品、普茶洛尔、溴化六甲双胺或切断迷走神经均不能阻断其降压效应。给麻醉动物(猫、犬、兔、大鼠)静脉注射DTI(0.00625-1.0mg/kg)可引起血压显着下降,下降率为24.3%-61.5%,并有剂量依赖关系。大间隔24h静脉注射及大鼠连续静脉注射给药,DTI降压作用无明显快速耐受性。DTI 3mg/kg、10mg/kg口服,大鼠收缩压、麻醉大鼠平均压均有显着降低,0.5mg/kg静脉注射对急性肾型高血压大鼠有明显的降压作用。降压机制主要与其对神经节阻断作用有关,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也有一定的关系。麻醉犬静脉注射DTI后,心率减慢,血压迅速下降,左室收缩峰压及左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显着减少,但心输出量无显着变化。拦蛇箭总碱(从木防己根茎中提出的硫酸盐)经主动脉条实验证明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但与酚妥拉明不完全相同,酚妥拉明还可能影响依电位钙内流,前者则无此作用。

6.抗心律失常作用 盐酸木防己碱5mg/kg、10mg/kg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对氯仿、毒毛花苷G、氯仿-肾上腺素、氯化钙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诱发的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盐酸木防己碱0.5mg/kg脑室注射或5mg/kg静脉注射均能对抗脑室注射印防己毒素性心律失常,说明其抗心律失常作用,除了直接对心肌作用外,还具有中枢作用。DTI 0.25-1mg/kg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对乌头碱、氯仿-肾上腺素、毒毛花苷G诱发的心律失常亦有一定的对抗作用。DTI 1.5mg/kg腹腔注射使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延长,3.0μmol/L使家兔离体心房肌功能不应期延长。DTI 25μmol/L和250μmol/L延长豚鼠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在250μmol/L还能增加动作电位幅度。DTI延长细胞动作电位有效不应期,可能系其抗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7.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木防己碱无论体内与体外给药,均能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体外给药0.5mg/kg、0.75mg/kg、1.0mg/kg,其抑制率分别为38.2%、68.2%和94.0%;20mg/kg、40mg/kg腹腔注射,其抑制率分别为47.6%、84.6%,木防己碱对血小板血栓烷A2(TXA2)的生成与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大鼠颈动脉壁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与抑制环氧化酶有关。

8.阻断交感神经节传递作用 DTI注入犬颈上神经节可明显抑制瞬膜收缩,静脉注射可抑制电刺激内脏大神经引起的升压效应。在5-40μg时可降低兔颈上交感神经节动作电位的幅度,减慢颈上交感神经节突触传递的速度,提高颈上交感神经节动作电位的刺激阈值。表明DTI具有阻断交感神经节作用。大鼠静脉注射盐酸木防己碱5mg/kg、10mg/kg后120min内,对迷走神经于自发电位的变化无明显影响,提示木防己碱对副交感中枢无直接作用。

9.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DTI 0.5mg/kg腹腔注射可升高正常大鼠总胆固醇,降低正常大鼠和高脂饲养大鼠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在10μg/kg静脉注射能促进家兔血栓形成,在5μg/kg、10μg/kg时增加高切变率下血浆粘度,说明DTI对大鼠血脂调整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可能有不利影响。

10.其他作用 木防己总碱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发的兔主动脉条收缩有明显拮抗作用,使去甲肾上腺素量效曲线平行右移,呈竞争性拮抗,提示木防己总碱具有α受体阻断作用。木防己碱小剂量兴奋兔小肠、子宫;大剂量使之麻醉。木防己碱可使蛙的瞳孔缩小,蛙、小鼠、兔的呼吸麻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