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
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木防己及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异叶马兜铃的根。秋季采挖,洗净或刮去栓皮,切成长段,粗根纵剖为2~4瓣,晒干。异叶马兜铃根则在春、秋采挖。
汉语拼音:Fánɡ Jǐ
别名:粉防己、粉寸己、汉防己、土防己[浙江]、石蟾蜍、蟾蜍薯、倒地拱、白木香、猪大肠
英文名: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功效与作用:治疗高血压病:从汉防己中提出的生物碱-汉防己甲素,具有降压作用。一般用片剂口服,每日120毫克,3次分服;血压过高者,增至每日180毫克。据110例Ⅱ期及Ⅲ期患者观察,经用药2~7个月后,显效13例,有效26例,一般疗效24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为55%。亦可采用注射剂行静脉注射,每次120毫克,每日2次;据200余例使用结果,疗效较口服片剂明显,作用较快,且无突然大幅度下降之反应,故为治疗高血压急症有效而稳妥之制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性味:苦,寒。①《本经》:味辛,平。②《药性论》:汉防己:味苦,有小毒。木防己:味苦辛。③《医学启源》:气寒,味大苦。
归经:入膀胱、脾、肾经。①《本草通玄》:入太阳。②《本草新编》:入肾。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用药禁忌:阴虚而无湿热者慎服。①《本草经集注》:"殷孽为之使。恶细辛。畏萆薢。杀雄黄毒。"②《药性论》:"木防己:畏女菀、卤咸。"③李杲:"上焦湿热者,不可用。"④《本草经疏》:"凡胃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苦舌干,肾虚小水不利,及胎前产后血虚,虽有下焦置热,均忌。"⑤《得配本草》:"气分风热,小便不通,禁用。"
配伍经验:甘草、防风、茯苓、当归、麻黄、白术、独活、人参、杏仁、陈皮、附子、羌活、黄芩、赤茯苓、白皮、葶苈、秦艽、牛膝、槟榔、地黄
相关方剂:防己黄芪汤、己椒苈黄丸、宣痹汤、固本暖脐膏药、千金不易万明膏、金仙膏、蠲痹镇痛汤、小续命汤、木防己加茯苓芒消汤、加减木防己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