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须

为萝藦科植物雪里蟠桃的根及根茎(亦有用全株者)。夏、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晒干。
汉语拼音:Lǎo Jūn Xū
别名:婆婆针线包(《草木便方》),正骨草、婆婆衣、绒针(《民间常用草药汇编》),白薇、竹灵消(《四川中药志》),恶牛皮消、牛角风,九连台(《陕西中草药》)。
英文名:root of Sandhill Tylophor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nanchum inamoenum(Maxim.) Loes.,[Vincetoxicum inamoenum Maxim.]
功效与作用:清热凉血;利胆;解毒。主阴虚发热;虚劳久嗽;咯血;胁肋胀痛;呕恶;泻痢;产后虚烦;瘰疬;无名肿毒;蛇虫;疯狗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钱。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归经:肺经
配伍经验:当归茯苓川芎防风乳香栀子红花没药金银花血竭草果芥子儿茶白芥白芥子土茯苓红曲孩儿茶天葵
相关方剂:老君丹、五香追毒丸

老君须性状

根茎粗短,多分枝,略呈块状,长2-3cm,直径5-10mm,上方有多数密集的茎痕或残存茎基,下方簇生多数细而长的根。根细圆柱形,多弯曲,长10-15cm,直径0.7一1.5mm,表面黄棕色,稍有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黄白色,中央具细小的黄色木心。气微,味淡。茎圆柱形,长17-39cm,直径2-4mm,表面绿色或黄绿色,基部淡紫红色,有的被污褐色斑点,具细纵棱,有单列白色柔毛;质稍韧,易折断,断面中空。叶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广卵形、卵形或长卵形,长3-6cm,浅绿色至黄绿色,主脉于下面明显凸起。两面脉上均有白色柔毛。蓇葖果长角状,长3-6cm,直径4一8mm,黄绿色或黄褐色,具纵皱纹及纵棱,先端长渐尖,中部膨大,基部有宿萼。种子卵形或阔卵形,黄棕色,扁而薄,庆7-8mm,宽约smm,边缘具翅,顶有一撮白色绢质毛,长约1.6cm。气微清香,味微甜。

老君须采收和储藏

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老君须化学成分

根中分离得到直立白薇甙(cynatratoside)A,茶叶花宁(apocynin),2,4-二羟基苯乙酮(2,4-dihydroxyyCC-tophenon),对一羟基苯乙酮(p-hydroxyacetophenone),胡萝卜甙(alexandrnin)和β-谷甾自醇(β-sitOsterol)[1]

老君须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可达40~70厘米,全体具白色乳汁。根茎短,须根多而细长,土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密被灰白色短柔毛。叶对生,具短柄;卵状椭圆形至广卵形,长6~10厘米,宽3~6厘米,先端短尖、渐尖或钝圆,全缘,基部圆形或楔形。花序腋生,通常聚伞状;花小,淡黄色;花冠5深裂,无毛,副花冠的裂片几与花柱等高,广三角形;雄蕊5,花粉块2枚下垂;雌蕊1,子房上位,为2分离心皮所组成,花柱2,分离。蓇葖果披针形,无毛,长4~5厘米。种子广卵形,顶端生有一束白毛,边缘有翼,长约2毫米。花期5~6月。果期7月。

老君须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中及林边。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产于四川。

老君须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补益强阴,化毒。治伤劳久嗽,虚肿,疡劳,蛇、虫、疯狗伤。2.《分类草药性》:贴痒子,散毒,通疝气,止鼻血,治女人白带头晕,涂疥疮。
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疼,去毒,治瘰疬,下乳,止咳。
4.《陕西中草药》:滋阴补肾,健脾益气,调经活血。治月经不调,阴虚白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