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曲

真菌类子囊菌纲曲霉目曲霉科红曲Monascus purpureus Went.,以菌丝体及孢子入药。
汉语拼音:Hónɡ Qū
别名:赤曲(《摘元方》),红米(《药材资料汇编》),福曲(《上海市饮片炮制规范》)。
英文名:Red ric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onascus purpureus Went.
功效与作用:活血化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跌打损伤。①《饮膳正要》:健脾,益气,温中。②《本草衍义补遗》: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③《纲目》: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④《本草备要》:入营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损伤。⑤《医林纂要》:解生冷物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
性味:甘,温。①《饮膳正要》:味甘,平,无毒。②《纲目》:甘,温,无毒。③《本经逢源》:甘微苦辛,平。
归经:入肝、脾、大肠经。①《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②《得配本草》:入足阳明、太阴经血分。③《要药分剂》:入脾、胃、大肠三经。
用药禁忌:脾阴不足及无食积瘀滞者慎用。①《本草经疏》:无积滞者勿用,又善破血,无瘀血者禁使。②《本草从新》:忌同神曲,脾阴虚胃火盛者勿用。能损胎。
配伍经验:当归甘草川芎白芍茯苓红花地黄陈皮人参防风牛膝乳香砂仁木瓜木香白芷苍术牡丹皮没药青皮
相关方剂:虎骨药酒清六丸、追风活络酒、风湿关节酒、红花桃仁汤回天再造丸沉香金粟散老君丹、震蛰丹、松鹤补酒

红曲性状

红曲呈长卵形、类椭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略扁,长5-8mm,宽2-3.5mm,厚1.5-3mm。表面紫红色或棕红色,凹凸不平,有的具浅纵、横纹理。质脆,易沿横纹理断开,断面平齐,边缘红色至暗红色,中部略凹,白色至浅红色。气特异,味淡、微甘,以红透质酥、陈久为佳。

红曲炮制

筛净灰屑,拣去杂质。红曲炭:将净红曲微炒,使外部呈黑色,内部呈老黄色为度,喷淋清水,冷却。

红曲鉴别

粉末特征:淡红色。菌丝有隔、多核,有分枝,紫红色。枝端可见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球形、椭圆形或梨形,褐色,(9-11)μm×(6-9)μm。枝端还可见单个类球形的橙红色子囊壳(闭囊壳),内有多数子囊,子囊内含

红曲原形态

菌丝体大量分枝,初期无色,渐变为红色,老后紫红色;菌丝有横隔,多核,含橙红色颗粒。成熟时在分枝的顶端产生单个或成串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褐色,(6-9)μm×(7-10)μm。在另外菌丝顶端还产生橙红色单个球形子囊壳(闭囊壳);闭囊壳橙红色,近球形,直径25-75μm,内含多个子囊。子囊球形,含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失。子囊孢子卵形或近球形,光滑,透明,无色或淡红色,(5.5-6)μm×(3.5-5)μm。

红曲生态环境

此菌在自然界多存在于乳制品中,亦可用粳米作培养基进行人工培养,使之成红曲米。

红曲资源分布

分布于河北、江西、浙江、台湾、福建、广东等地。

红曲各家论述

1.《饮膳正要》:健脾,益气,温中。
2.《本草衍义补遗》:活血消食,健脾暖胃,赤白痢下水谷。
3.《纲目》: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擂酒饮之良。
4.《本草备要》:入营而破血,燥胃消食,活血和血。治赤白下痢,跌打损伤。
5.《医林纂要》:解生冷物毒。
6.《本草经疏》:红曲,消食健脾胃与神曲相同,而活血和伤,惟红曲为能,故治血痢尤为要药。得降香、通草、鲮鲤甲、没药,治上部内伤,胸膈作痛,或怒伤吐血,和童便服有效;同黄连、白扁豆、莲肉、黄芩、白芍、升麻、干葛、乌梅

红曲附方

①治心腹作痛:赤曲、香附、乳香等分。为末,酒服。(《摘元方》)
②治小儿头疮,因伤湿入水成毒,脓汁不止:红曲捣罨之。(《百一选方》)

红曲药理作用

红曲发酵后可分离到辅酶Q10,辅酶Q10又名癸烯醌,是细胞代谢及细胞呼吸的激活剂,能改善线粒体呼吸功能,促进氧化磷酸化反应。它本身又是细胞自身产生的天然氧化剂,能抑制线粒体的过氧化,有保护生物膜结构完整性的功能。对免疫有非特异的增强作用,能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增加抗体的产生,改善T细胞功能。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