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络
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内层的筋络。12月至次年1月间采集,将橘皮剥下,自皮内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络,晒干或微火烘干。比较完整而理顺成束者,称为"凤尾橘络"(又名"顺筋")。多数断裂,散乱不整者,称为"金丝橘络"(又名"乱络","散丝橘络")。如系用刀自橘皮内铲下者,称为"铲络"。
汉语拼音:Jú Luò
别名:橘丝(《纲目拾遗》),橘筋(《中药材手册》)。
英文名:Tangerine Pith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功效与作用:通络,理气,化痰,治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①《日华子本草》:治渴及吐酒,炒煎汤次甚验。②《纲目拾遗》: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③《本草求原》:通经络,舒气,化痰,燥胃去秽,和血脉。④《四川中药志》:化痰通络,治肺劳咳痰、咳血及湿热客于经隧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8~1.5钱。
性味:甘苦,平,①《本草撮要》:味淡微苦。②《本草便读》:甘,寒。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苦,无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配伍经验:甘草、当归、地黄、半夏、赤芍、血藤、鸡血、鸡血藤、人参、白术、川芎、白芍、黄芩、桔梗、栀子、青皮、茯神、郁金、石菖蒲、钩藤
相关方剂:加味养血凉血汤、通乳散结汤、加味补养心肾方、解郁舒肺和脉膏、舒筋养血汤、变通十味温胆汤、四物绛覆汤、冠心活络酒、祛风活络洗药、洗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