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石

为黄土层或风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
汉语拼音:Jiānɡ Shí
别名:沙姜石、礓砾、裂姜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cite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肿。主疔疮痈肿;乳痈;瘰疬;豌豆疮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每日1-3g;或泡饮。外用:适量,研末敷。
性味:咸;寒;无毒
归经:心;胃经
配伍经验:黄芪党参当归人参白术白芍枸杞子杜仲丹参牡蛎郁金薏苡仁补骨脂骨碎补女贞子仙茅重楼桑耳
相关方剂:芪苡汤芪补汤姜石散姜石救急散

姜石性状

本品为不规则块状。土黄色或浅灰色;条痕浅黄色。不透明,土状光泽。表面浅凹凸不平,并具裂隙。体重,质坚硬,可砸碎,断面呈颗粒状,色较深,并可见结核状类圆形迹痕或灰白色结晶层。具土腥气,味淡。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

姜石鉴别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微带褐黄色,因含粘土质和铁质呈污浊状。自形晶少见,多为不规则粒状、球粒状。矿物组分主要是方解石。方解石:折光率Ne=1.486,No=1.658;双折射率No-Ne=0.172;闪突起明显。干涉色为高级白彩带。一轴晶,负光性。
在薄片

姜石采收和储藏

挖取后,除去附着泥沙、杂石,洗净。

姜石化学成分

主要为碳酸钙(CaCO3)。尚含有氟、碘、硅、铁、锌、铜、锰、钴、钒、铬、锡、钨、硒、钼等元素。

姜石原形态

黄土层或风化红土层中钙质结核主要组成矿物均为方解石、石英、粘土矿物。方解石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为细粒结晶及细分散隐晶皮壳状胶结物。白或灰白色。土状光泽。肉眼见不到解理。硬度3。相对密度2.7左右。因掺杂次要矿物而硬度、密度不一。
次要矿物组分有石英:细粒他形,肉眼难分辨;牙碜感主要是石英的硬度大所致;其他性状参见白石英条。粘土矿物有高岭石、多水高岭石、伊利石或蒙脱石(性状分别参见白石脂、黄石脂、甘土条)。它们的种类、数量比决定着姜石的可溶出成分及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即微量元素成分特征)。
黄土中的姜石,其粘土组分中还含有残留的长石(性状参见浮石条)、角闪石(性状参见麦饭石条)及云母(性状参见云母条)等。它们与方解石呈不同结构关系:以均一间杂分布或碎屑斑杂分布为主,也有呈同心圆状、结核状、放射状结构的。

姜石生态环境

主产于华北、西北黄土地带及石灰岩古风化壳红上层中。

姜石资源分布

主产于河北邢台、山西、陕西;江苏亦产。

姜石各家论述

《本草衍义》:所在皆有,须不见日色旋取,微白者佳。

姜石附方

《纲目》:姜石以形名,或作礓砾。邵伯温云:‘天有至戾,地有至幽,石类得之则为礓砾是也。’俗作(石羌)砺。故又名(石羌)砺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