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七

为小檗科植物类叶牡丹的根茎及根。8~9月采挖,除去茎叶、泥土,晒干。
汉语拼音:Hónɡ Máo Qī
别名:红毛漆(《峨嵋药植》),搜山猫、红毛细辛(《贵州民间药物》),火焰叉(《贵州草药》),金丝七(《陕西中草药》),黑汗腿(《陕甘宁青中草药选》)。
英文名:Root of Blue Cohosh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ulophyllum robustum Maxim.
功效与作用:活血散瘀;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血瘀腹痛;脘腹寒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或浸酒;或研末。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辛,有小毒。"
归经:肝;胃经
用药禁忌:《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配伍经验:牛膝木通胡椒血藤泽兰松节刺五加伸筋草大血藤乌骨鸡见血飞红泽兰小血藤猪毛酸浆白花草舒筋草筋骨草金腰猪毛七

红毛七性状

根茎细短圆柱状,多分枝,外表紫棕色,上面常留有地上茎断后的圆形疤痕。根茎着生多数须状根,外表亦紫棕色,质柔软。根茎及须根的断面均呈红色。气无,味苦。

红毛七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泥土,洗净,晒干。

红毛七化学成分

根和根茎含生物碱0.3%-0.8%,其中有N-甲基金雀花碱(N-methylcytisine)即葳严仙碱(caulophylline)羽扇豆碱(d-lupanine),塔斯品碱(taspine)及木兰花碱(magnoflorin)等。还含葳严仙皂甙(cauloside)A、B、C、D、E、F、G等。

红毛七原形态

红毛七 多年生草本,高40-70cm。根茎粗壮,具不明显的节,须根多数,密生,红褐色。叶互生,着生于茎顶端,为二至三回羽状复叶;一回二回小叶柄分别长10-25cm和2-8cm,三回侧生小叶近无柄,顶生小叶柄长1-5cm;小叶片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5-9cm,宽1.4-5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时2-3裂,两侧通常不对称,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短圆锥花序顶生,小花梗细长,基部有卵状披针形小苞片;花黄色,小形,直径约1cm;萼片6,花瓣状;花瓣6,退化或线形;雄蕊6,花药先端2瓣裂;雌蕊1,子房1室,内含2胚珠,花柱短,柱头侧生。蒴果极易开裂,露了2个种子呈果实状。种子球形,成熟蓝黑色,外面微被白粉。花期4-6月,果期7-8月。

红毛七资源分布

生长于山坡阴湿处及山林中。分布四川、贵州、湖北、浙江、陕西、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产于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红毛七各家论述

1.《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及五痨七伤。
2.《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仆,除风湿,消积肿,疗筋骨痛,通经活络。
3.《贵州民间药物》:治胃气痛,外痔。
4.《陕西中草药》:活血散瘀,祛风止痛,降血压,止血,解草乌中毒。治月经不调,经期少腹疼痛,产后瘀血疼痛,关节炎,劳伤,扁桃体炎,高血压。

红毛七附方

1.治劳伤方(《贵州草药》):搜山猫酒。2.治胃气痛方(《贵州草药》),搜山猫,研末,用酒吞服。3.治月经不调方(《陕甘宁青中草药选》):红毛七,白芍,川芎,茯苓,黄酒和水煎服。4.治经期少腹结痛方(《陕西中草药》):红毛七,小茴香,当归,川芎,水煎服,黄酒为引。

红毛七药理作用

根之浸剂或酊剂毒性很小,能收缩子宫,对血管也有收缩作用。其中所含之甲基金雀花碱作用与金雀花碱相似而较弱。塔斯品碱有显着的抑菌作用,1:1000000对结核杆菌呈显著作用,并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治疗作用,但注射时有强烈的局部刺激,因而限制了其应用。同属植物兰籽类叶牡丹曾应用于妇产科(引产、月经不调等);其中所含之甙,有收缩平滑肌(血管、小肠、子宫等)的作用,局部刺激性亦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