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血藤

为木兰科植物铁箍散的根、茎藤、叶。10~11月采收,晒干。
汉语拼音:Xiǎo Xuè Ténɡ
别名:钻骨风、八仙草(《分类草药性》),血糊藤(《经济植物手册)),钻石风(《重庆草药》),天青地红(《陕西中草药》),五香血藤、滑藤、爬岩香、满山香、香血藤(《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功效与作用:祛风活血;解毒消肿;止血。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胃痛;腹胀;痈肿疮毒;劳伤吐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性味:辛,温。
用药禁忌:《陕西中草药》:"根、茎:反甘草。"
配伍经验:血藤当归红花附子牛膝香附木通茴香何首乌益母草母草胡椒制何首乌儿茶泽兰茜草松节刺五加伸筋草大血藤
相关方剂:妇女止痛酒、复方当归酒、大巢菜酒

小血藤性状

(1)藤茎细长圆柱形,直径0.2-0.6cm,有的略弯曲。表面红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红棕色皮孔。分枝断痕较硬。质坚韧,难折断,折断面呈刺片状,皮部易与木部分离,皮部棕褐色,木部粉白色,髓部中央有空心。气香,味微辛凉,嚼之有粘性。

小血藤化学成分

根和茎中含表恩施辛(epienshicine),恩施辛(enshicine),异五味子酸(isoschizandrolic acid),脱氧五味子素(deoxyschizand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1]。

小血藤原形态

落叶或半落叶木质藤本,长2-3m。根圆柱形,木质而坚硬,略弯曲。老枝灰色,小枝棕褐色。单叶互生;叶革质;叶柄长0.5-1cm;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2cm,宽1-3cm,先端长渐尖,基部宽楔形呈圆形,边缘具不明显的疏齿,上面绿色,嫩叶上面有时有浅色斑纹,下面略被白粉,侧脉6-8对,不明显。花雌雄异株;花单生叶腋或簇生,直径约1cm;花被6-9,排成3轮,最外3片较小;雄蕊6-9,花丝基部稍连合,雄蕊嵌于肥大的花托缝穴中;雌蕊群球形,心皮10-30,离生,结果时花托伸长约3-7cm。小浆果球形,直径5-7mm,熟时鲜红色。种子肾圆形,种皮光滑。花期6-8月,果明7-10月。

小血藤资源分布

生长于山坡上或山沟中。分布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等地。

小血藤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生心血,散瘀活血,透关节,治跌打损伤血胀,四肢筋骨风毒。2、《分类草药性》:治风湿麻木,筋骨疼痛。涂鱼口肿毒。3、《重庆草药》:行气,活血。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经闭。4、《陕西中草药》:活血调经,散瘀消肿,理气止痛。治月经不调,白带,劳伤,跌打损伤,疮疖疝气,肺脓疡。

小血藤附方

①治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五香血藤根,泡酒内服。

小血藤药理作用

从铁箍散的茎和根中分得的表恩施辛在体外于10μg/ml浓度时对白血痛P-388的抑制率为72.9%[1]。此外,铁箍散还能降低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2]。活血实验表明,给家兔肌注铁箍散的煎液0.45g/kg,能明显延长兔脑凝血酶原作用下的血凝时间。10mg/ml的乙醇提取物能抑制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为38.9%。对血红细胞凝聚作用与其浓度有关,其0.02g/ml水煎液抑制兔血红细胞凝聚,在0.02g/ml时则促进其凝聚[3]。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