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小豆花

为豆科植物赤小豆Vigna umbellata (Thunb.)Ohwi et Ohashi或赤豆Vigna angularis (Willd.)Owhwi et Ohashi的花。
汉语拼音:Chì Xiǎo Dòu Huā
别名:腐婢(《本经》)。
英文名:Flower of Rice Bean
功效与作用:解毒消肿;行气利水;明目。主疔疮丹毒;饮酒过度;腹胀食少;水肿;肝热目赤昏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撒;或鲜品捣敷。
性味:①《本经》:"味辛,平。"
归经:心;脾;胃;大肠经
配伍经验:当归地黄黄芪赤小豆黄芩大黄赤芍干地黄赤芍药葛花甘草枳壳槟榔白皮蒺藜羚羊角白蔹桑根
相关方剂:神仙醒酒方、黄耆葛花丸

赤小豆花原形态

1.赤小豆 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m,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cm;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mm,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赤小豆花生态环境

栽培或野生。

赤小豆花资源分布

1.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南方各地普遍栽培。2.全国广为栽培。

赤小豆花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痎疟寒热邪气、泄痢,阴不起,病酒头痛。

赤小豆花附方

①主痃疟,寒热邪气,泄痢,阴气不足,止渴及病酒头痛:小豆花于豉中煮,五味调和,作羹食之。(《食医心镜》)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