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
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7~8月间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素刺激皮肤、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
汉语拼音:Bān Móu
别名:斑猫,龙尾(《本经》),螌蝥(《说文》),斑蚝、龙蚝、斑菌、晏青(《吴普本草》),龙苗(《药性沦》),羊米虫(《陆川本草》),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中药志》),花罗虫(《广东中药》),章瓦(《吉林中草药》)。
英文名:Large Blister Beetle, Lesser Blister Beetle, Telini Fly
功效与作用:1.治疗风湿痛、神经痛等:用斑蝥贴敷穴位治疗四肢关节、腰背部的风湿痛(包括职业性良性关节炎、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炎、因神经血管疾病或外伤而引起的关节疼痛等)及神经痛(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手术或外伤颜瘢痕区的反射性神经痛等)、传染性肝炎恢复期的肝区痛等,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据数百例的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大多数患者经 1-3次治疗后,症状即消失或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对急性风湿痛疗效显着。对增生性关节炎无明显效果,对有明显不可逆性的关节病变亦不适用。
用法用量:内服:炒炙研末,每次量0.03-0.06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酒、醋浸或制成膏涂。
性味:味辛;性温;大毒
归经: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用药禁忌:本品有大毒,内服慎用,孕妇禁用。
配伍经验:巴豆、糯米、雄黄、麝香、大黄、当归、蜈蚣、槟榔、没药、乳香、轻粉、硇砂、硫黄、附子、干姜、丁香、白芷、朱砂、水蛭、蛇床子
相关方剂:济世丹、瘰疬拔根方、解钳丸、散气丸、八珍丸、梅毒药酒、太上五蛊丸、发背膏、敷疮如圣散、截疟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