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贝

为宝贝科动物蛇首眼球贝、山猫宝贝或绶贝等的贝壳。5~7月间捕取,除去肉,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Zǐ Bèi
别名:文贝(《南州异物志》),砑螺(《本草图经》),紫贝齿(《中国医学大辞典》)。
英文名:Cowrie shel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uritia arabica(Linnaeus)2.Cypraea lymx(Linnaeus)3.Cypraea tigris Linnaeus
功效与作用:清热,平肝,安神,明目。治热毒目翳,小儿斑疹入目,惊惕不眠。①《唐本草》:明目,去热毒。②《纲目》:治小儿癍疹目翳。③《饮片新参》: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水飞点眼。
性味:咸,平。①《食性本草》:平,无毒。②《品汇精要》:味咸。
归经:《本草求真》:"入脾、肝。"
配伍经验:磁石贝齿白芍滑石甘草茯苓地黄人参半夏蒲黄瞿麦石决明白茅根桃胶、鱼脑、石首鱼牛膝朱砂玄参牡蛎
相关方剂:降压汤、决明煎磁贝合剂潜阳熄风汤降压汤2号二齿安神汤二贝丸、通络益气丹、降压汤1号点眼七宝散

紫贝性状

全体略呈卵圆形,腹面扁平,前端略宽,前后两端均凹入呈圆口状,壳口两唇周缘有多数细齿。壳面平滑,有美丽的光泽。紫色、棕色或褐色,有多数暗紫棕色与白色交错的斑纹或圆形小点。质坚硬,气无,味淡。以紫色、壳厚、完整、洁净者为佳。

紫贝炮制

紫贝齿:洗净,晒干,捣碎。煅紫贝齿:取洗净的紫贝齿,置坩埚中,子火炉内煅红,取出放凉、捣碎。或研成细粉。

紫贝采收和储藏

每年5-7月间捕捉,除去贝肉,洗净,晒干贮存。

紫贝化学成分

1.阿文绶贝,贝壳主含碳酸钙约90%以上;另含镁(0.19%)、铁(0.12%)、磷酸根(0.04%)、硅酸根(0.44%)、硫酸根(0.22% )、氯(0.06%)等离子,以及有机质0.47%。

紫贝原形态

1.阿文绶贝,贝壳长卵圆形,壳质坚固,一般壳长75mm,宽42mm,高34mm,大者可长80mm。壳塔和螺旋部几乎完全被珐琅质所遮盖。背部膨圆,两侧下部渐收缩,边缘稍厚。壳表光亮细滑,褐色或浅褐色,具纵横交错、不甚规则的棕褐色断续条纹及许多星状花纹,袂看形似阿拉伯文。背线明显,不具斑纹,背部隐约可见褐色或灰蓝色的横带,这种色带在幼体时甚明显。两侧缘灰褐色,其上有紫褐色斑点,且延伸至基部。壳口狭长,微曲,前端稍宽,两唇齿各约32枚,呈紫褐色。壳内面为淡紫色。前后水管沟短。
2.山猫眼宝贝,贝壳长卵圆形,壳质坚固,一般壳长48-57mm,宽27-32mm,高24-28.5mm。壳背膨圆,两端微瘦,壳表紫红色或淡褐色,表面如次样光滑,其上有一 层较薄而呈灰白色的珐琅质,犹如蒙上一层薄雾,稍下层呈黄褐色,具密集的淡褐色雀斑及不规则的较大而稀的黑褐色斑点,并分散至壳的两侧缘,背线明显。两侧缘及壳基部呈白色,基部较平,有棱。壳口狭长,居中,唇齿短,白色,齿间橘红色,内唇齿约22枚,外唇齿约26枚,壳内面白色。
3.虎斑宝贝,贝壳卵圆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长在90mm左右,较大个体壳长106mm,宽68mm,宽53mm。壳背膨圆,两端微突出,前端较尖瘦;后端内陷。背线明显偏向一侧,略弯。壳表极光滑一般为白色或淡黄色,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黑褐色或黄褐色斑点,形如虎皮斑纹。斑点色泽的浓淡与环境密切相关,如栖于礁穴内者色深,沙滩光亮处者色浅。基部中间稍凹呈乳白色。壳口狭长,前部稍宽,微曲。内唇中部稍后,常有黑褐色大斑1块,内唇齿较细,22-26枚,于中间者排列较密。外唇服厚,边缘的齿较粗,24-30枚。前水管沟较后水管沟略短。

紫贝资源分布

产于海南、台湾、福建等地。

紫贝各家论述

1.《唐本草》:明目,去热毒。
2.《纲目》:治小儿痰疹目翳。
3.《饮片新参》:清心,平肝安神,治惊惕不眠。

紫贝附方

治小儿痘疹入眼:紫贝一个(生用)为末,用羊子肝批开,参药末一钱,线缠,米泔煮熟,入小瓶内盛,乘热熏,候冷取出,星月下露一宿,来早空心服。(《婴童百问》紫贝散)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