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
本品为香蒲科植物水浊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 、东方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夏季采收蒲棒上部的黄色雄花序,晒干后碾轧,筛取花粉。剪取雄花后,晒干,成为带有雄花的花粉,即为草蒲黄。
汉语拼音:Pú Huánɡ
别名:蒲厘花粉(陶弘景),蒲花(《江苏植药志》),蒲棒花粉(《新疆药材》),蒲草黄(《药材学》)。
英文名:Cattail Pollen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ypha angustifolia L.2.Typha latifolia L3.Typha orientalis Preel4.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
功效与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蒲黄对不同动物的离体子宫平滑肌,均有直接使其收缩或增强收缩和紧张性的作用。临床应用于产褥期,于产后开始口服生蒲黄末,每日3次,每次3克,连续3天,以观察其对子宫的收缩作用。据31例产妇的服药结果,产后3日宫底平均下降4.71厘米,而对照组(未服药)30例平均下降3.64厘米;同时服用生蒲黄后产妇的恶露亦渐减少。认为所谓"祛瘀"作用,其本质似在于收缩子宫;并认为蒲黄除能收缩子宫外,还有止血作用。此外,作者还根据蒲黄的作用及临床观察结果,对蒲黄"生用活血行血,炒黑止血"及"阴虚、无瘀忌用"的说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蒲黄无炒黑的必要,主张一律生用;临床应用除孕妇外,一般无所禁忌。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须包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散瘀止痛多生用,止血每炒用,血瘀出血;生熟各半。
性味:甘辛,凉。①《本经》:味甘,平。②《本草正》:味微甘,性微寒。③《本草汇言》:性凉,炒味涩。④《要药分剂》:味甘辛,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心经。①《纲目》:手、足厥阴血分。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阳、太阴,足阳明、厥阴。③《药品化义》:入脾经。
用药禁忌:孕妇慎服。①《本草衍义》:不可多食,令人自利,不益极虚人。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生用。③《本草经疏》:一切劳伤发热,阴虚内热,无瘀血者禁用。
配伍经验:当归、地黄、甘草、川芎、赤芍、干地黄、白芍、阿胶、人参、香附、桃仁、茯苓、牡丹皮、大黄、干姜、红花、熟地黄、黄芩、延胡索、白芷
相关方剂:调荣汤、生地黄散、加味小蓟饮子、小蓟饮子、化症回生丹、牛黄清心丸、少腹逐瘀汤、胶艾四物汤、清心化痰膏、养心安神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