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须

禾本科玉蜀黍属植物玉米Zea mays L.的花柱和花头。秋季收获玉米时采收,晒干或烘干。
汉语拼音:Yù Mǐ Xū
别名:玉麦须(《滇南本草》),玉蜀黍蕊(《现代实用中药》),棒子毛(《河北药材》)。
英文名:Corn Stigm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ea mays L.
功效与作用: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①《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②《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③《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⑤《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⑥《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⑦《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疹,吐血及红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60-90g;或烧存性研末。外用:适量,烧烟吸入。
性味:甘,平。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味甘。②《现代实用中药》:甘,平。③《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淡,无毒。
归经:归膀胱、肝、胆经。
用药禁忌:煮食去苞须;不作药用时勿服。
配伍经验:玉米茵陈川芎栀子郁金西瓜蚌肉西瓜皮茯苓黄芩木香大黄牛膝杜仲党参桃仁山楂菊花阿胶龙骨
相关方剂:糖肾肾衰方、利胆退黄汤、蝉衣莱菔汤、肝肾双补汤、脾肾双补汤、翠皮香蕉、治高血压方、益肝清症汤、玉米须炖蚌肉、玉米须蚌肉汤

玉米须性状

本品常集结成疏松团簇,花柱线状或须状,完整者长至30mm,直径约0.5mm,淡绿色、黄绿色至棕红色,有光泽,略透明,柱头2裂,叉开,长至3mm,质柔软。以柔软、有光泽者为佳。

玉米须炮制

将原药除去杂质、衣壳(总苞片)及灰屑,晒干或烘干即得。

玉米须鉴别

粉末特征:乳白色,气微味淡。①薄壁细胞长方形,长34-41μm,宽约14μm,壁略厚。②导管主为螺纹和环纹导管,直径为7-10μm,导管常伴有微黄色的薄壁纤维,直径7-10μm。

玉米须采收和储藏

于玉米成熟时采收,摘取花柱,晒干。

玉米须化学成分

本品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0.05%。还含隐黄素(cryptoxanthin)、维生素C、泛酸(pantothenic acid),肌醇(inositol),维生素K、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苹果酸(malic acid))枸椽酸(citr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等。此外,还含大量硝酸钾(KNO3),a-生育醌(a-tocopheryl quinone)。

玉米须原形态

玉蜀黍,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粗壮,直立,高1-4m,通常不分枝,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叶片宽大,线状披针形,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之中脉。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每节有2雄小穗,1无柄,1有短柄;每1雄小穗含2小花,颖片膜质,先端尖;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先端圆形或微凹,外稃膜质透明。花、果期7-9月。

玉米须生态环境

喜高温。

玉米须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玉米须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宽肠下气。治妇人乳结,乳汁不通,红肿疼痛,怕冷发热,头痛体困。
2.《岭南采药录》:和猪肉煎汤治糖尿病。又治小便淋沥砂石,苦痛不可忍,煎汤频服。
3.《现代实用中药》:为利尿药,对肾脏病、浮肿性疾患、糖尿病等有效。又为胆囊炎、胆石、肝炎性黄疸等的有效药。
4.《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能降低血压,利尿消肿。治鼻血、红崩。
5.《河北药材》:治水肿性脚气。
6.《浙江民间草药》:开胃,平肝,祛风。
7.《四川中药志》:清血热,利小便。治黄疸,风热,出

玉米须附方

①治水肿:玉蜀黍须二两。煎水服,忌食盐。(《贵阳市秘方验方》)
②治肾脏炎,初期肾结石:玉蜀黍须,分量不拘,煎浓汤,频服。(《贵阳市秘方验方》)
③治肝炎黄疸:玉米须、金钱草、满天星、郁金、茵陈,煎服。
④治劳伤吐血:玉米须。小蓟,炖五花肉服。
⑤治吐血及红崩:玉米须,熬水炖肉服。
⑥治风疹块(俗称风丹)和热毒:玉米须烧灰,兑醪糟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⑦治糖尿病:玉蜀黍须一两。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⑧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玉米须、西瓜皮、香蕉。煎服。(《四川中药志》)
⑨治脑漏:玉蜀黍须晒干,装旱烟筒上吸之。(《浙江民间草药》)

玉米须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

玉米须对人或家兔均有利尿作用,可增加氯化物排出量,但作用较弱。其水浸膏甲醇不溶部分经过透析者(甲)利尿作用最强,无论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均有显着效果。利尿作用主要是肾外性的,对肾脏的作用很弱。

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有显着降压作用,但对慢性颈动脉皮桥狗,每日服药,连续3周,并无降压作用。甲在低浓度时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

③降低血糖作用

玉米须的发酵制剂对家兔有非常显着的降低血糖作用。

④利胆、止血作用

玉米须制剂能促进胆汁排泄,降低其粘度,减少其胆色素含量,因而可作为利胆药用于无并发症的慢性胆囊炎、胆汁排出障碍的胆管炎患者。它还能加速血液凝固过程,增加血中凝血酶元含量,提高血小板数,故可作为止血药兼利尿药应用于膀胱及尿路结石。

玉米须临床应用

①治疗慢性肾炎

取干燥玉米须50克,加温水600毫升,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约得300~400毫升药液,过滤后内服,每日1次或分次服完。治疗慢性血管球性肾炎9例,经10个多月观察,其中3例获得痊愈,2例进步,其余4例疗效不明显。玉米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利尿,肾功能改善,浮肿消退或减轻,尿蛋白消失或减低等方面。部分病例连续服用6个月未见毒性副作用。

②治疗肾病综合征

每次用干玉米须60克,洗净煎服。每日早晚两次。同时服氯化钾1克,每日3次。临床治疗12例,其中10例伴有严重的周身性水肿,或有胸水及腹水,2例水肿较轻;治疗3个月后,9例水肿完全消退,2例大部消退。最快1例于服药后15天水肿全消。一般于服药3天即开始有利尿现象,同时尿蛋白、非蛋白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数病例血浆蛋白有所升高,部分病例的酚红试验及血压转为正常。

③治疗急性溶血性贫血并发血红蛋白尿

曾治疗2例食用野生植物"招鸟棒"中毒引起的本病,即以玉米须1~2两煎剂内服,2例分别于服用4小时及6小时后,尿量增加,肉眼已看不到酱油样的血尿;以后黄疸减退或消失。治疗过程中均曾同时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维生素丙及输血。据观察,玉米须不但能利尿,可能具有抗溶血、抗过敏及解毒等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