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季花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干燥花,其根、叶也入药。全年均可采收,花微开时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春季挖根,洗净晒干。叶多鲜用。
汉语拼音:Yuè Jì Huā
别名:四季花(《益部方物略记》),月月红、胜春、斗雪红(《纲目》),月贵花、月记(《南越笔记》),月月开(《分类草药性》),长春花(《现代实用中药》),月月花(《贵州民间方药集》),艳雪红、绸春花(《泉州本草》),月季红(《陕西中药志》),勒泡(《湖南药物志》),月光花、铜棰子、四季春(《闽东本草》)。
英文名:FLOS ROSAE CHINENSIS
功效与作用:活血调经,散毒消肿。花: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未溃破)。叶: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根:跌打损伤,白带,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3-6g,鲜品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患处,或干品研末调搽患处。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肝;肾经
用药禁忌: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配伍经验:当归丹参红花冰糖香附青皮延胡索牡蛎姜黄泽兰蜂房韭菜佛手露蜂房玫瑰花杨梅水杨梅猫爪草血当归
相关方剂:月季调经酒、妇女调经酒、水杨梅酒、月季花酒、月月红酒、韭菜月季红糖饮、二花桔萸茶、双花益母鸡、消癖酒、复经汤

月季花性状

性状鉴定:花朵多呈圆形或类球形,花朵多呈圆球形,直径1-1.5cm。花托倒圆锥或倒卵形,长5-7mm,直径3-5mm,棕紫色,基部较尖,常带有花梗。萼片5枚,先端尾尖,大多向下反折,短于或等于花冠,背面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疏毛,内面被白色绵毛。花瓣5片或重瓣,覆瓦状排列,少数杂有散瓣,长2-2.5cm,宽1-2.5cm,紫色或淡红色,脉纹明显。雄蕊多数,黄棕色,卷曲,着生于花萼筒上。雌蕊多数,有毛,花柱伸出花托口。体轻,质脆,易碎。气清香,味微苦、涩。

月季花炮制

净制:取原材料,除去杂质。炮炙:取净制材料晾干,或微火烘干即可。

月季花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醚20ml,振摇浸泡1h,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发后加数滴5%香草醛浓硫酸液,深液即显紫褐色。(检查挥发油)(2)紫外色谱 取本品醇浸液,用95%乙醇配成0.05%的溶液,置1cm比色池中,在UV-265Fw紫外分光亮度计上测定吸收曲线,扫描范围200-400nm,扫描速度60nm/min。结果于波长为208nm,265nm,293nm处有3个吸收峰。

月季花采收和储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压、防蛀。

月季花化学成分

花含挥发油,其成分与玫瑰油相似,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主要为牻牛儿醇(geraniol),橙花醇(nerol),香茅醇(citronellol)及其葡萄糖甙。另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甙(quercitrin),鞣质,色素等。

月季花原形态

常绿直立灌木。枝圆柱形,有三棱形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稀为7枚;小叶有柄,柄上有腺毛及刺;小叶片阔卵形至卵状长椭匮形,长2~7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尖锯齿;总叶柄基部有托叶,边缘具腺毛。花通常数朵簇生,稀单生,红色或玫瑰色,重瓣;总苞2,披针形,先端长尾状,表面有毛,边缘有腺毛;花萼5,向下反卷,有长尾状锐尖头,常羽状裂,外面光滑,内面密被白色绵毛;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形,脉纹明显,呈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着生于花萼筒边缘的花盘上;雌蕊多数,包于壶状花托的底部,子房有毛。果实卵形或陀螺形。花期5~9月。

月季花资源分布

生于山坡或路旁。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

月季花各家论述

1.《纲目》:活血消肿,敷毒。

月季花附方

①治月经不调:鲜月季花每次五至七钱,开水泡服,连服数次。(《泉州本草》)

月季花药理作用

月季花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在3%浓度时即对17种真菌有抗菌作用。已分离出其抗菌的有效成分是没食子酸。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