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跖草
本品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采收,晒干。
汉语拼音:Yā Zhí Cǎo
别名:鸡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遗》),碧竹草(《本草图经》),青耳环花、碧蟾蜍、竹叶草(《竹谱详录》),耳环草(《世医得效方》),地地藕(《滇南本草》),蓝姑草、淡竹叶菜(《活幼全书》),竹鸡草(《濒湖集简方》),竹叶菜、淡竹叶、碧蝉花(《纲目》),水竹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露草、帽子花(《植物学大辞典》),三筴子菜(《东北药植志》),竹叶兰(《贵阳民间药草》),竹鸡苋(《江西中药》),竹根菜(《四川中药志》),三角菜、牛耳朵草、鸭食草,水浮草、鸭子菜、菱角伞(《辽宁经济植物志》),碧蝉
英文名:Common Dayflower Herb
功效与作用:1.取鸭跖草1-2两(鲜草2-4两),水煎2次分服。治疗30例,有效( 1-3天内体温降到正常)190例,无效(4天以上退热)21例。预防以片剂(每片含干生药10.3g )内服,每日3次,每次2片;或用冲剂每日一包(含干草2两),开水冲服;亦可用煎剂内服。 均连服4天。结果290人中无1例发病;而对照组(未服药)371人中,则有23人发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3两,大剂可用5~7两):或捣汁。外用:捣敷或捣汁点喉。
性味:甘、淡,寒。
归经:《泉州本草》:"入心,肝、脾、肾、大小肠诸经。"
用药禁忌:《泉州本草》:"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配伍经验:鱼腥草、虎杖、半枝莲、黄芩、蒲公英、败酱、败酱草、小蓟、荞麦、野荞麦、平地木
相关方剂:肺炎Ⅰ号合剂、蓟菜汤、肺炎Ⅱ号合剂、解热合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