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皱叶酸模Rumex crispus L 或羊蹄R. japonicus Houtt.,以根或全草入药。春、秋挖根,洗净,切片,晒干。全草全年可采,或秋季采割,晒干。
汉语拼音:Yánɡ Tí
别名:东方宿、连虫陆、鬼目(《本经》),败毒菜根(《永类钤方》),羊蹄大黄(《庚辛玉册》),土大黄(《滇南本草》),牛舌根(《镇江府志》),牛舌大黄(《植物名实图考》),鸡脚大黄(《中医药实验研究》)。
功效与作用: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取尼泊尔羊蹄干品30克,煎分3次服;或用尼泊尔羊蹄粉3克,开水冲服,每日3~4次。治疗42例,平均4天止血。重症33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轻症9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敷;磨汁涂;或煎水洗。
性味:苦、酸,寒。有小毒。
归经:《本草撮要》:"入手少阴经。"
用药禁忌:《本草汇言》:"脾胃虚寒,泄泻不食者切勿入口。"
配伍经验:大黄白矾蛇床子川乌草乌黄连雄黄巴豆苦参轻粉天南星百部白鲜皮桐皮海桐皮土槿皮甘草当归防风黄芪
相关方剂:九里香药酒、乌金丸羊蹄根酒防苓汤独羊饭、一号癣药水、羊蹄根涂方、寒水石膏、十味百部酊、复方九里香药酒

羊蹄性状

(1)羊蹄 根类圆锥形,长6-18cm,直径0.8-1.8cm。根头部有残留茎基及支根痕。根表面棕灰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祥疤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灰黄色颗粒状。气特殊,味微苦涩。

羊蹄化学成分

羊蹄报及根茎含有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总量l.73%,其中结合型0.27%,游离型l.46%[1]。还含有酸模素(musizin)即是尼泊尔羊蹄素[1]。

羊蹄原形态

1.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粗大,断面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较大,长16-22cm,宽4-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微心形,边缘微状波皱褶。总状花序顶生,每节花簇略下垂;花两性,花被片6,淡绿色,外轮3片展开,内轮3片成果被;果被广卵形,有明显的网纹,背面各具一卵形疣状突起,其表面有细网纹,边缘具不整齐的微齿;雄蕊6,成3对;子房具棱,1室,1胚珠,花柱3,柱头细裂。瘦果宽卵形,有3棱,先端尖,角棱锐利,长约2mm,黑褐色,光亮。花期4月,果期5月。

羊蹄生态环境

1.生于山野、路旁、湿地。2.生于沟谷、河岸及湿地。

羊蹄资源分布

1.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各地。2.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青海、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羊蹄各家论述

1.《本经》: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

羊蹄附方

1.羊蹄根散(《医宗金鉴》),主治癣。2.验方(《圣惠方》):羊蹄根,以水一大盏,煎取六分,去滓,温温顿服之,主治便秘。

羊蹄药理作用

羊蹄根酊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将根(品种未鉴定)煎剂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在试管内直接接触后注入鸡胚,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尿囊液蛋白质可大大降低这一作用。羊蹄根(品种未鉴定)煎剂浓缩后酒精提取物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相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都有抑制作用(试管中美蓝脱色法),对前两者白细胞的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瓦氏呼吸器测定法)。羊蹄含草酸,大剂量应用时有毒。大黄隶的药理作用参见"大黄"条。

同属植物团酸模的醇提水溶液对动物有持久的、中枢性的降低血压的作用。与大黄相似,小剂量有收敛,大量有轻泻作用.并能反射性的利胆,亦有某些止血作用。

羊蹄临床应用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取尼泊尔羊蹄干品30克,煎分3次服;或用尼泊尔羊蹄粉3克,开水冲服,每日3~4次。治疗42例,平均4天止血。重症33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轻症9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1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