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

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 Miq. 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汉语拼音:Bǎi Bù
别名:嗽药(陶弘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杨氏经验方》),九丛根(《草木便方》),九虫根(《分类草药性》),一窝虎(《江苏植药志》),九十九条根(《中国土农药志》),山百根(《中药志》),牛虱鬼(《闽东本草》)。
英文名:Sessile Stemona Root, Japanese Stemona Root, Tuber Stemona Root
功效与作用: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虚劳嗽。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外敷;或浸酒涂擦。
性味:甘、苦,微温。
归经:归肺经。有小毒。
用药禁忌:《得配本草》:"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配伍经验:甘草紫菀杏仁麦冬茯苓款冬花五味子桔梗人参地黄天冬白皮百合麻黄槟榔陈皮防风阿胶白术蛇床子
相关方剂:止嗽散、止咳梨膏糖、一号癣药水、复方百部酊、天王补心丸、外用百部酒、三子麻部汤、百部酊、苦参百部酒、月华丸

百部性状

(1)直立百部 块根纺锤形,上端较细长。下端有的作长尾状弯曲,长5-17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土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间或有横皱纹。质脆,受潮后韧软,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宽广,中柱扁小。气微,味甘、苦。 (2)蔓生百部 两端较狭细,表面淡灰白色,多不规则皱褶及横皱纹;味较苦。 (3)对叶百部 长纺锤形或长条形,长8-24cm,直径0.8-2cm。表面淡黄棕色至灰棕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味苦。均以条粗壮、质坚实者为佳。

百部炮制

百部: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本品呈不规则厚片、或不规则条形斜片;表面灰白色、棕黄色,有深纵皱纹;切面灰白色、淡黄棕色或黄白色,角质样;皮部较厚、中柱扁缩。质韧软。气微、味甘、苦。

百部鉴别

(1)本品80%乙醇提取液,蒸去乙醇,残留液加氨水调节Qh至10-11,用氯仿萃取,氯仿液蒸干后加1%盐酸溶解,滤过。滤液分两份,一份中加碘化铋钾试液,产生橙红色沉淀;另一份滴加硅钨酸试液,产生乳白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2)薄怪色谱 取本品粉末0.5g,加水饱和正丁醇50ml,放置过夜,再超声提取20min,取上清液减压蒸干,加甲醇1ml溶解作样品溶液。另取对叶百部碱和原百部次碱各1mg,分别加甲醇1ml,溶解,作对照品溶液。在硅胶G-CMC薄层板上,分别点上述溶液各10μl,以氯仿-乙醚-甲醇(10:2:1)为展开剂,展距10cm,取出晾干。喷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样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百部化学成分

1.直立百部 根含百部碱(stemonine),原百部碱(protostemonine),对叶百部碱(tuberostemonine),百部定碱(stemonidine),异百部定碱(isostemonidine),霍多林碱(hordorine),直立百部碱(sessilis temonine)。 2.蔓生百部 根含百部碱,百部定碱,异百部定碱,原百部碱,蔓生百部碱(stemonamine),异蔓生百部碱(isostemonamine)。茎叶含蔓生百部叶碱(stemofoline)。 3.对叶百部 根含百部碱,对叶百部碱,异对叶百部碱(isotuberostemonine),百部次碱(stenine),次对叶百部碱(hyoptuberostemonine),氧代对叶百部碱(oxotuberostemonine),滇百部碱(stemotinine),异滇百部碱(isostemotinine),对叶百部酮碱(tuberostemonone),对叶百部醇碱(tuberostemonol),对叶百部酰胺(stemoamide),对叶百部螺碱(tuberostemospironine),二去氢对叶百部碱(didehydrotuberostemonine)。还含糖2.32%,脂类0.84%,蛋白质9.25%,灰分12.1%以及甲酸(formic acid),乙酸(acet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草酸(oxalic acid)等。

百部原形态

1.直立百部 多年生草本,高30-60cm。块根簇生,肉质,纺锤形。茎直立,不分枝。叶3-4片轮生;有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卵形,至椭圆形,长3.5-5.5cm,宽1.8-3.8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叶脉通常5条,中间3条特别明显。花腋生,多数生于茎下部鳞叶腋内,花梗细长;花被片4,卵状披针形;雄蕊4,紫色,药隔膨大成披针形附属物,花药线形,先端有狭卵状附属物;子房卵形,柱头短。蒴果。花期4-5月,果期7月。 2.蔓生百部 多年生草本,高60-90cm。全株无毛。根肉质,数个至数十个簇生。茎下部直立,上部蔓状。叶3-4片轮生;叶柄长1.5-3cm;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1.8-4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截形,全缘;叶脉5-9条。花梗丝状,长1.5-2.5cm,其基部贴生于叶片中脉上,每梗通常单生1花;花被4片,淡绿色,卵状披针形至卵形;雄蕊4,紫色,花丝短,花药内向,线形,先端有一箭头状附属物;子房卵形,甚小,无花柱。蒴果广卵形面扁,内脏长椭圆形种子数颗。花期5月,果期7月。 3.对叶百部 多年生攀援草本,高达5m。块根肉质,纺锤形或圆柱形,茎缠绕。叶通常对生;叶柄长3-10cm;叶片广卵形,长8-30cm,宽2.5-10cm,基部浅心形,全缘或微波状;叶脉7-15条。花梗腋生,不贴生于叶片中脉上,花单生或2-3朵成总状花序,黄绿色带紫色条纹,花药附属物呈钻状或披针形。蒴果倒卵形而扁。花期5-6月。

百部生态环境

1.蔓生百部生于山地林下或竹林下。2.直立百部生于阳坡灌丛中或竹林下。3.对叶百部生于向阳的灌木林下。

百部资源分布

1.蔓生百部分布化东及河南、湖北等地。2.直立百部分布华东及陕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地。3.对叶百部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百部各家论述

1.《抱朴子》:治咳及杀虫。

百部附方

1.止嗽散(《医学心悟》),止咳化痰,疏表宣肺,主治感受风寒,咳痰不爽,或微恶风寒,头痛。2.月华丸(《医学心悟》),滋阴降火,消痰祛瘀,止咳定喘,保肺平肝,杀虫。主治阴虚咳嗽,劳瘵久嗽。3.百部丸(《鸡峰普济方》),主治寒邪壅肺,咳嗽微喘。4.百部汤(《本草汇言》),主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重亡津液,渐成肺痿,下午发热,甚则喘急。5.百部膏(《外科十法》),外用治牛皮癣。6.百部丸(《小儿药证直诀》),主治肺寒咳嗽,微有痰。7.百部散(《太平圣惠方》),主治小儿咳嗽,头热。

百部药理作用

①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时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及对叶百部酒精浸液对多种致病菌如肺炎球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脑膜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与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喉杆菌、肺炎杆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以及霍乱弧菌、人型结核杆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蔓生百部水浸液在体外对某些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有报道对真菌并无抗菌作用的。百部(品种不明)能延长培养新城病毒的鸡胚的寿命至36小时。

②杀虫作用

蔓生百部与其他种百部(品种未鉴定)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对蚊蝇幼虫、头虱、衣虱以及臭虫等皆有杀灭作用。高浓度百部(品种不明)在体外且能杀死鼠蛲虫。

③其他作用

用1%碘液1~1。5毫升注入猫的右肋膜腔使产生肋膜炎以引起咳嗽,灌服百部(品种未鉴定)煎剂0.6~0.9克/公斤,并无镇咳作用。从百部属植物中分离出的百部宁碱能引起印防己毒素样惊厥。

百部临床应用

①治疗百日咳

用百部250克制成糖浆800毫升,小儿每次3~5毫升,4小时1次;或每次用百部糖浆10~15毫升,每日3次,连服1周。亦可将百部晒干研粉,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日服3次,1岁以下每次3~10丸,2~4岁20~30丸,5~8岁40~50丸。据百余例的观察,有效率在85%以上,对痉咳期效果特别显着。一般用药2~4日即可见效,治愈时间最快3天左右,最慢15~19天。有合并症者须加用其它药物。百部糖浆亦可作预防用药。另有报道以百部配合其它中药组成复方应用。

②治疗肺结核

百部晒干研粉,以童雌鸡(未产卵的)加水煨汁,调和为丸(每斤百部粉约需净鸡1斤煨成鸡汁12两)。每次3钱,早晚各服1次,20~30天为一疗程,视病情需要可以继续再服。此方用于慢性发作的肺结核效果较好,对长期应用西药抗痨药物效果不显的病例,有时疗效尤为显著。据153例的观察,多数服药一、二疗程后症状改善,食欲增进,体重增加;X线复查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对于病情发展迅速、症状急剧或血沉增速至第一小时末40毫米以上者,此药难以控制,不宜应用。服药后除个别病例有咽干现象外,尚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以百部为主(每剂6~8钱),配伍甘草、紫菀、白果、黄芩、麻黄等,组成几个不同方剂,治疗老年性慢性气管炎100例,经1年的随访观察,总有效率为75%,其中初步治愈率为25%,显效率为9%,好转率为41%。服药后1~2天即觉咳嗽减轻,连服10天之内可出现最高效果。男性及喘息型患者效果较差。少数病例服药后有口干、腹痛、眼睑浮肿等轻微反应,不影响治疗。此外,有用百部配伍等量麻黄、杏仁,以蜂蜜制成丸剂(每丸2钱),早晚各服2丸,10天为一疗程。于夏季观察181例,经1~2疗程后,有效率达88.3%(临床治愈率23.1%,显效率21%,好转率44.2%)。一般在5~10天即见明显疗效。

④治疗蛲虫病

小儿每次用百部1两,加水浓煎成30毫升(成人用量加倍),于夜间11时左右作保留灌肠,10~12天为一疗程。通过133例观察,治愈者占62%。如辅以使君子粉和大黄浸泡液内服,则疗效可显著提高。或用20%百部煎液每次30毫升灌肠,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多数病例在一疗程内即获治愈。另报告52例,系用百部5两,配合苦楝皮2两、乌梅3钱,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次用20~30毫升于临睡前作保留灌肠,结果有51例治愈。为了使用方便,以后改为百部5钱,苦楝皮1两,鹤虱5钱,研粉混合装入胶囊,于临睡前取1粒插入肛门内,连用7~10天。

⑤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用百部2两,加水1000毫升,煎成600毫升,冲洗阴道,而后用雄黄粉均匀地喷入阴道皱襞。每日1次,5日为一疗程。观察60例,多数为一个疗程,少数经过2~3个疗程治愈。平均用药3~5日,阴道分泌物显著减少,外阴部瘙痒等自觉症状消失。少数病例复发(多于月经后或流产后),再次治疗仍可获愈。远期效果尚待观察。

⑥治疗癣症

用百部20克,浸入50%酒精100毫升中48小时,过滤后再加酒精至100毫升,患处洗净后即以棉签蘸药液涂擦。轻症约3~4天即可见效。

此外,用百部制成试剂作百部白雾反应试验,诊断血吸虫病,据1091例血吸虫病患者观察,阳性率占96.72%。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