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乌

毛茛科翠雀花属植物滇北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以块根入药。夏秋采挖,放入石灰水中浸泡1~2日,取出,洗净石灰,切片晒干或研粉。
汉语拼音:Xiǎo Cǎo Wū
别名:云南飞燕草、倒捉壶(《贵州草药》),鸡脚草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细草乌(《云南中草药》)。
英文名:Root of Yunnan Larkspur, Root of Delavay Larkspu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D.chinense Fisch.]
功效与作用:驱风除湿,散寒止痛,通络散瘀。治风湿关节痛,胃寒疼痛,跌打损伤。①《滇南本草》:治胃气疼痛,开胃健脾,止面寒、背寒,胸膈噎食,痞满疳疾,左右胁窟,呕吐作酸。②《云南中草药》:祛风燥湿,止痛定惊。治风湿疼痛,小儿惊风,小儿肺炎,癫痫,蛔虫,胃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研末服1~2分;或浸酒。外用:研末调敷。
性味:辛苦,温。有毒。①《滇南本草》:性温热,味苦。②《云南中草药》:微麻苦,温,有毒。
归经:肺;胃经
用药禁忌:本品有毒,不可内服。
配伍经验:草乌一枝蒿雪上一枝蒿小草半夏红花川乌天南星樟脑马钱子虎杖制草乌急性子高粱金铁锁雷公藤黑骨头大草乌三分三断肠草
相关方剂:双牛跌打酒、祛风止痛酒

小草乌性状

根圆锥形,长2-8cm,直径1-5m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微具网状纹理;根头残留叶柄残基及中空的茎基。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辛、苦。茎青黄色,具纵棱,表面被反曲而贴伏的短柔毛。叶柄长,基部具鞘;叶片黄绿色,展平后呈圆五角形,长2-6cm,宽4-8.5cm,3全裂,裂片再一至二回细裂。总状花序有3-15朵花;下部苞片叶状,其他苞片线形;萼片5,紫蓝色,椭圆形,距钻形;花的2,蓝色;退化雄蕊瓣状,蓝色,具黄色髯毛;子房密被短柔毛。蓇葖果长1.4-2cm。种子倒卵状四面体形,沿棱有翅。质脆。气微,味苦。

小草乌鉴别

根圆锥形,长2-8cm,直径1-5m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微具网状纹理;根头残留叶柄残基及中空的茎基。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气微,味辛、苦。茎青黄色,具纵棱,表面被反曲而贴伏的短柔毛。叶柄长,基部具鞘;叶片黄绿色,展平后呈圆五角形,长2-6cm,宽4-8.5cm,3全裂,裂片再一至二回细裂。总状花序有3-15朵花;下部苞片叶状,其他苞片线形;萼片5,紫蓝色,椭圆形,距钻形;花的2,蓝色;退化雄蕊瓣状,蓝色,具黄色髯毛;子房密被短柔毛。蓇葖果长1.4-2cm。种子倒卵状四面体形,沿棱有翅。质脆。气微,味苦。

小草乌采收和储藏

秋、冬季采收块根,洗去泥土,剪去须根,切片,晒干。全草7-8月采收,切段,晒干。

小草乌化学成分

云南翠雀花根含飞燕草碱(Delco-sine)等生物碱。

小草乌原形态

①云南翠雀花,又名:月下参(《滇南本草》)。

多年生宿根草本,茎高40~90厘米。块根肉质肥厚,黄褐色。茎草质,纤细,多分枝,下部有柔毛,上部无毛,分枝,约生4叶,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五角形,长3.6~5.8厘米,宽5.5~10厘米,3~5裂,每一裂片又有2~3浅裂;2回裂片狭三角形或披针形,疏生柔毛。总状花序顶生,狭长,具3~10花;花蓝紫色,左右对称;萼片5,倒卵形,距钻形;花瓣2,有距;雄蕊多数;心皮3。蓇葖果长1~1.5厘米。种子金字塔形,沿棱生狭翅。花期夏季。

生于山坡草地、灌木丛中潮湿地。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②滇北翠雀花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须状。茎直立,有反曲的短硬毛,等距地生叶。茎下部叶具长柄;叶片轮廓五角形,长4.5~6厘米,宽7.5~11厘米,基部深心形,3深裂,裂片边缘具小裂片和牙齿。总状花序狭长,顶生或近顶生;花序轴和花梗被反曲的白色短毛和伸展的黄色腺毛;小苞片与花邻接或近邻接,披针形;萼片5,紫蓝色,椭圆形,长1~1.2厘米,距钻形,长1.6~2.1厘米;退化雄蕊2,瓣片蓝色,2裂,有白色髯毛;雄蕊多数;心被3。种子密生鳞状横翅。

生于山坡、荒地或疏林中。分布云南。

小草乌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500-2800m的山地草坡或丘陵沙地。

小草乌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四川、云南。

小草乌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胃气疼痛,开胃健脾,止面寒、背寒,胸膈噎食,痞满疳疾,左右胁痛,呕吐作酸。
2.《云南中草药》:祛风燥湿,止痛定惊。治风湿疼痛,小儿惊风,小儿肺炎,癫痫,蛔虫,胃痛。

小草乌附方

①治风湿关节痛:倒提壶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风湿肌痛,胃肠痛,慢性支气管炎:小草乌干粉一至二分,吞服;或一至二钱,煎服。(《云南中草药选》)
③治胃寒痛:小草乌一两,小楠木香五钱。研末,酒送服,每服三分。
④治臁疮,疥癞疮毒:小草乌配药水煎服;生小草乌配等分藜芦,共研末,用麻油或蜂蜜调匀外搽臁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