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骨头

为萝藦种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秋、冬采集,洗净切片,晒干。
汉语拼音:Hēi Gǔ Tou
别名:铁散沙、铁骨头、牛尾蕨、山筋线(《广西药植名录》),山杨柳、青蛇胆、小青蛇、柳叶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黑龙骨、飞仙藤,达风藤(《云南中草药选》),小黑牛、青香藤、奶浆藤、青色丹、黑骨藤、青风藤(《云南中草药》)。
英文名:Forrest Silkvine Stem or Root
功效与作用:通经络,祛风湿,活血,消炎。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口腔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凉,有小毒。"
用药禁忌:《云南中草药》:"肝炎,消化道溃疡患者忌服。一日量不宜超过三钱,服过量出现抽搐,甚至死亡。"
配伍经验:红花草乌制草乌一枝蒿雪上一枝蒿小草金铁锁雷公藤大草乌小草乌断肠草
相关方剂:双牛跌打酒

黑骨头化学成分

根茎含强心甙衍生物学:杠柳毒甙(periplocin),萝藦甙元(periplogenin),8-羟基萝藦甙元(8-hydroxyperiplo-genin)[1]和滇杠柳甙(periforside)Ⅰ[2]。还含熊果酸(ursolic acid),胡萝卜甙(daucosterol),北五加皮甙(periplocoside)E[1]。

黑骨头原形态

藤状灌木,长达10m。具乳汁;多分枝,全株无毛。叶对生,革质;叶柄长1-2mm;叶片狭披针形,长4-6cm,宽0.5-1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侧脉纤细密生,在叶缘关连结成1条边脉聚伞花序腋生,比叶为短,着花1-3朵;花萼裂片5,卵圆形或近圆形;花冠黄绿色,近辐状,花冠裂片5裂片中间不加厚,不反折,无毛;副花冠丝状,被微毛;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在载粉器内;雄蕊5,着生地花冠基部,花药互相粘生;子房由2枚离生心皮组成,花柱先端2裂。蓇葖果双生,圆柱状,长约10cm,径约5mm,具绷条纹,种子长圆开,先端具长约3cm白色绢制裁种毛。花期3-4月,果期6-7月。

黑骨头资源分布

生于山野疏林中。分布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黑骨头各家论述

1.《广西药植名录》:清凉止血。治跌打损伤,伤寒,痨伤,疟疾,肚痛。

黑骨头药理作用

强心作用 本品新鲜茎皮中提得的总甙,通过在位蛙心及兔心、兔心电图及离体豚鼠心实验证明有强心作用,作用物点类假毒毛花苷G,鸽平均致死量为5.9±1.0mg/kg[1]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