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

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以根、叶、花及果入药。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汉语拼音:Léi Gōnɡ Ténɡ
别名:震龙根、蒸龙草、莽草、水莽子、水莽兜、黄藤、大茶叶、水莽、黄藤草、红柴根、菜虫药、断肠草、黄藤根、黄药、水脑子根、南蛇根、三棱花、早禾花、红紫根、黄腊藤、水莽草、红药、山砒霜、黄藤木。
英文名:Common Threewingnut Root
功效与作用:1.治疗麻风反应:雷公藤干根彻底去除内外两层皮,将木质部切片晒干。每用4钱,加水2500ml,文火煎(不加盖)3-4小时,取褐色药液250ml,早晚分服,3-4天为一疗程。曾治各型麻风反应167例(其中结核型27例,瘤型140例),均在服药2-3剂后控制症状。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去皮根木质部分15-25g;带皮根10-12g。均需文火煎1-2h。也可制成糖浆、浸膏片等。岩研粉装胶囊服,每次0.5-1.5g,每日3次。外用:适量,研粉或捣烂或;或制成酊剂、软膏涂擦。
性味:《湖南药物志》:"苦,大毒。"
归经:心;肝经
用药禁忌:不可内服。敷药时间不可超过半小时,否则起泡。
配伍经验:草乌红花当归牛膝羌活川乌木瓜乳香黄柏没药杜仲秦艽地骨皮川牛膝冰糖姜黄茯苓地黄防风黄芪
相关方剂:祛风逐瘅酒、雷公藤酒、肾病方、双牛跌打酒、复方雷公藤酒、复方消炎止痛搽剂、抗风湿酒、狼疮汤

雷公藤性状

根圆柱形,扭曲,常具茎残基。直径0.5-3cm,商品常切成长短不一的段块。表面土黄色至黄棕色,粗糙,具细密纵向沟纹及环状或半环状裂隙;栓皮层常脱落,脱落处显橙黄色。皮部易剥离,露出黄白色的木部。质坚硬,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纤维性;横切面木栓层橙黄色,显层状;韧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密布针眼状孔洞,射线较明显。根茎性状与根相似,多平直,有白色或浅红色髓部。气微、特异,味苦徽辛。有大毒。

雷公藤炮制

1.净制:除去杂质花摘除花柄及蒂。

雷公藤鉴别

(1)取本品粉末5g,加氨水(1→10)湿润,加乙醚30ml,浸泡1h,并时时振摇,滤过。滤液分置2支试管中,一管置水浴上蒸干,加冰醋酸0.5ml,醋研2ml,振摇溶解,沿管壁缓缓加硫酸1ml。在两液层接界处即显紫红色环;另一管置水浴上浓缩至1ml,吸取1滴置于滤纸上,喷以碘化银钾试液,吹干后显橙红色斑点。

雷公藤化学成分

根含雷公藤碱(wilfordine),雷公藤次碱(wilforine),雷公藤碱乙(wilforgine),雷公藤碱丁即雷公藤春碱(wil-皮酰胺(celacinnine),南蛇藤β-呋喃甲酸胺(celafurine),南蛇藤苄酰胺(celagbenzine),雷公藤内酯(wilforlide)A、B,雷酚萜醇(triptonoterpenol),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雷公藤内酯醇即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表雷公藤内酯三醇(epitriptriolide),雷贝壳杉烷内酯(tripterifordine),对映-雷贝壳杉烷内酯(antriptolactone),雷公藤酸(tripterygic acid),直楔草酸(orthosphe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及胡萝卜甙(daucosterol)。

雷公藤原形态

攀援藤本,高2~3米。小枝红褐色,有棱角,具长圆形的小瘤状突起和锈褐色绒毛。单叶互生,亚革质,卵形、椭圆形或广卵圆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阔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淡绿色,主脉和侧脉在叶的两面均稍隆起,脉上疏生锈褐色短柔毛:叶柄长约5毫米,表面密被锈褐色短绒毛。花小,白色,为顶生或腋生的大形圆锥花序,萼为5浅裂;花瓣5,椭圆形;雄蕊5,花丝近基部较宽,着生在杯状花盘边缘;子房上位,三棱状,花柱短,柱头头状。翅果,膜质,先端圆或稍成截形,基部圆形,长约1.5厘米,宽约1厘米,黄褐色,3棱,中央通常有种子1粒。种子细长,线形。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雷公藤资源分布

生于背阴多湿稍肥的山坡、山谷、溪边灌木林和次生杂木林中。分布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

雷公藤各家论述

《湖南药物志》:杀虫,消炎,解毒。

雷公藤附方

①治风湿关节炎: 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江西《草药手册》)②治皮肤发痒: 雷公藤叶,捣烂,搽敷。 (《湖南药物志》)③治腰带疮: 雷公藤花、乌药,研末调擦患处。 (《湖南药物志》)

雷公藤药理作用

杀虫作用:雷公藤的水浸液及乙醇浸液均有毒杀梨叶星毛虫及卷叶虫的能力;但其石油醚、乙醚或三氧甲烷浸液,则并无杀虫能力。

雷公藤临床应用

①治疗麻风反应

雷公藤干根彻底去除内外两层皮,将木质部切片晒干。每用4钱,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不加盖)3~4小时,取褐色药液250毫升,早晚分服,3~4天为一疗程。曾治各型麻风反应167例(其中结核型27例,瘤型140例),均在服药2~3剂后控制症状。

②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雷公藤(取木质部,法同上)5钱,加水400毫升,文火煎2小时(不加盖),得药液150毫升,残渣再加水煎取100毫升,混合后早晚2次分服,7~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停药2~3无治疗50例,用药1~20个疗程不等,多数为5~6个疗程。其中44例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或缓解。

③治疗肺结核及其他慢性肺部疾病

于夏末秋初采根,洗净晒干,切碎。每31.2克雷公藤加水1000毫升,以文火煎熬,待煎至约500毫升(使每10毫升含生药0.62克)即成。开始每日3次,每次15~20毫升口服,1星期为一疗程;以后视病情与患者体质情况,剂量可略有增减,但每次给药量不宜超过10~25毫升。如服药7~10天后无明显副作用,尚可延长服药时间;但服用时间过长的应短时间停药,一般服用20~30天后停药5~7天。经治99例,多数病人服药后咳嗽、排痰、发热、哮喘等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治程中按规定剂量服药,基本上无副作用;若体质较弱者,可有恶心、胃肠不适及畏寒怕冷等反应。

④中毒与解毒

雷公藤是一种剧毒药物,尤其皮部毒性极大,使用时应严格剥净皮部,包括二重皮及树缝中的皮分。据有关单位研究,雷公藤对机体的作用有二:一为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一为吸收后对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的损害,并能引起肝、心的出血与坏死。临床所见的一般中毒症状有头晕、心悸、无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肝肾区疼痛、血粪等。为慎重起见,对患有心、肝、肾、胃等器质性疾患的病人及孕妇应禁用;对治程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不正常时,应立即停药。中毒后一般急救措施,除催吐洗胃、灌肠、导泻外,可服鲜萝卜汁4两或炖服莱菔子8两,也可用鲜韭菜汁或浓茶、羊血等以解毒。据20余个中毒案例的观察,中毒表现均为腹痛、呕吐、腹泻、嚎叫挣扎,但不发热。死亡大都在24小时内,最多不超过4天。如在服雷公藤后4小时内用催吐剂、泻剂,一般均能痊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