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三

为茄科赛莨菪属植物三分三Anisodus acutangulus C. Y. Wu et C. Chen,和喜马拉雅东莨菪Scopolia lurida Dunal [Anisodus luridus Link et Otto],以根、茎叶和种子入药。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于播种2年后,于开花前割地上全草晒干,割时留茬3~4寸,洗净切片晒干。茎、叶、种子于秋季采收后,阴干或晒干。
汉语拼音:Sān Fēn Sān
别名:山茄子、大搜山虎、山野烟(《云南中草药》),野旱烟(《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英文名:Acutangular Anisodus Root
功效与作用:麻醉镇痛。治胃痛,骨折,风湿痛,跌打损伤。①《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作镇痛、镇静药。②《云南中草药》:麻醉止痛,除湿祛瘀。
用法用量:用量1~3分,水煎服,或研粉温开水送服;也可撒于膏药上贴患处或配伍其它药应用。骨折整复麻醉止痛,每用根或叶研粉,3~5分,酒调外敷患处,3~5分钟后可进行骨折整复。
性味:《云南中草药》:"苦涩麻,温,剧毒。"
用药禁忌:有大毒。内服一次极量不可超过三分三厘,故名三分三。青光眼患者忌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豆类、及牛、羊肉。中毒症状及解救方法可参考曼陀罗的中毒及解救方法。
配伍经验:半夏川乌草乌天南星樟脑马钱子虎杖急性子高粱一枝蒿雪上一枝蒿小草小草乌
相关方剂:祛风止痛酒

三分三性状

根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块片,直径2-12cm,厚0.5-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有极多纵皱纹。切面灰白色至灰黄色,平整的横切面可见数层同心性环纹及放射状排列的导管束。质坚而脆,折断时有粉尘,断面颗粒状。气微,味微苦麻。

三分三鉴别

取本品粉末1g,置带寒锥形瓶中,用氨水湿润,15imn后加氯信20ml,冷浸过夜,滤过。取滤液5ml放入蒸发皿中,置沸水浴上蒸干,加入发烟硝酸数滴,蒸干后残潭呈共同色,加无水乙醇1-2滴及氢氧化钾1小粒,即显紫堇色。(检查托品类生物碱—)。

三分三化学成分

1.三分三 茎含总生物碱0.72%,其中山莨菪碱(anisodamine)0。38%,莨菪碱(scopolamine)0.22%和莨菪碱(hyoscyamine)0.12%。叶含总生物碱0.72%,其中莨菪碱0.27%,东莨菪碱0.24%,山莨菪碱0.215[1];果实含总生物碱1.15%,其中莨菪碱为0.96%,东莨菪碱为0.19%;以及微量托品碱(tropine)。种子含总碱1.06%,其中莨菪碱为0.88%,东莨菪碱为0.17%以及微量托品碱[2]。

三分三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根茎短祖;主根粗大,几垂直,根皮黄褐色,断面黄色,有臭气。茎丛生,粗壮,上部分枝。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6~18厘米,宽3.5~9厘米,先端尖,边缘波状,下面微被短茸毛;叶柄长1~4厘米。花单生叶腋,花梗细长,下垂;花萼钟形,果时增大,边缘具不等齿,有肋脉10,外被绒毛;花冠钟形,黄绿色,长3.5~4厘米,直径3~3.5厘米,先端5裂,向后反卷;雄蕊5;雌蕊1,子房上位,2室,柱头肥厚。蒴果藏于增大的萼内,近球形,顶端开裂。种子矩圆形或近多角形,长约2.4毫米,棕色。花期夏末。果期晚秋。

三分三资源分布

生于林间草地或田边路旁。分布云南。产云南。

三分三各家论述

1.《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作镇痛、镇静药。2.《云南中草药》:麻醉止痛,除湿法瘀。

三分三附方

①治胃痛,风湿痛,跌打损伤:三分三根或叶三分,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②整复麻醉止痛:用三分三根、叶研末,酒调外敷患处,3~6分钟后,即可进行骨折整复。(《云南中草药》)

三分三药理作用

1、本品作用与阿托品类似,本品流浸膏滴入家兔眼眶内,有扩瞳作用,结膜血管呈现暂时性的充血。

2、给家兔静注本品,可制止因静注毛果芸香碱引起的唾液分泌作用。

3、本品有明显的抗氨甲酰胆碱的作用,能使受到氨甲酰胆碱抑制的蛙心迅速恢复活动。

4、对离体或在体肠管,本品能对抗毛果芸香碱或组织胺所引起的肠肌痉挛性收缩。

5、红古豆碱制成的红古豆苦杏仁酸酯亦有三分三流浸膏样作用。

6、红古豆苦杏仁酸酯为有毒成分,中毒时可出现昏迷,站立不稳,瞳孔散大等中毒症状。猫皮下注射300毫克/公斤,可中毒,500毫克/公斤可致死。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