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松

为景天科瓦松属植物瓦松Orostachys fimbriatus (Turcz.)Berg.和瓦花O. japonicus (Maxim.)Berg.的全草。夏、秋季采集,用开水烫后,晒干。
汉语拼音:Wǎ Sōnɡ
别名:昨叶荷草(《唐本草》),屋上无根草(《经验良方》),向天草(《庚辛玉册》),瓦花(《摘元方》),石莲花、厝莲(《福建民间草药》),干滴落(《东北药植志》),猫头草、瓦塔(《河北药材》),天蓬草(《中药材手册》),瓦霜、瓦葱(《四川中药志》),酸塔、塔松、兔子拐杖、干吊鳖、石塔花、狼爪子、酸溜溜(《辽宁经济植物志》),瓦宝塔、瓦莲花、岩松、屋松、岩笋、瓦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英文名:Fimbriate Orostachys, Herb of Fimbriate Orostachys
功效与作用: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收湿剑疮。主吐血;鼻衄;便血;血痢;热淋;月经不调;疔疮痈肿;痔疮;湿疹;烫伤;肺炎;肝炎;宫颈糜烂;乳糜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捣汁;或入丸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性味:酸苦,凉,有毒。
归经:《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用药禁忌:《泉州本草》:"脾胃虚寒者忌用。"
配伍经验:甘草地黄干地黄茯苓人参防风牛膝枳壳苍术菟丝菟丝子何首乌郁金轻粉羚羊角樟脑葱白覆盆子侧柏叶马齿
相关方剂:前列清汤、青龙银杏酒、无比神验方、熊脂膏却毒汤参龟丸灵苗汤

瓦松性状

干燥的全草,茎呈黄褐色或暗棕褐色,长12~20厘米,上有多数叶脱落后的疤痕,交互连接成棱形花纹。叶灰绿色或黄褐色,皱缩卷曲,多巳脱落,长12~15毫米,宽约3毫米,茎上部叶间带有小花,呈红褐色,小花柄长短不一。质轻脆,易碎。气微,味酸。以花穗带红色、老者为佳。

瓦松采收和储藏

置通风干燥处。

瓦松化学成分

瓦松全草含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山奈酚(kaempferol),山奈酚-7-鼠李糖甙(kaempferol-7-rhamnoside),山奈酚-3-葡萄糖甙-7-鼠李糖甙(kaempferol-3-β-D-glucopyranoside-7-a-L-rhamnopyra-noside)及草酸(oxalic acid)。晚红瓦松含草酸(oxalic acid)。

瓦松原形态

1.瓦松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40cm。全株粉绿色,无毛,密生紫红色斑点。根多分枝,须根状。茎直立,不分枝。基生叶莲座状,肉质,匙状线形至倒披针形,长2-4cm,宽4-5mm,绿色带紫或具白粉,边缘流苏状,先端具半圆形软骨质附属物,中央有1针状尖刺;茎生叶互生,无柄,线形至披针形,长2-3cm,宽2-5mm,先端长渐尖,全缘。总状花序,紧密,下部有分枝组成尖塔形;花小,两性,苞片线状渐尖,叶片状;萼片5,长圆形,长l-3mm;花瓣5,淡红色,披针状椭圆形,长5-6mm,基部稍连合;雄蕊10,2轮,与花瓣等长或稍短,花药紫色;心皮5,分离,每心皮基部附生1枚鳞片,近四方形。蓇葖果,长圆形,长约5mm,喙细,长约1mm。种子多数,细小,卵形。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瓦松资源分布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瓦松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口中干痛,水谷血痢,止血。

瓦松附方

①治吐血:瓦松,炖猪杀口内服。(《四川中药志》)

瓦松药理作用

麻醉狗及兔给以静脉注射黄花瓦松流浸膏,血压先升后降,但很快恢复。对呼吸有轻度兴奋,对离体蟾蜍心脏可使收缩加强,心率减少。离体蟾蜍下肢血管灌流则可使之收缩,对离体兔肠有明显兴奋作用。对人工发热之家兔皮下注射流浸膏有明显解热作用。

1.强心作用:全草煎剂100%浓度0.7ml/kg静脉注射,使麻醉兔心脏收缩增强,50%煎剂静滴0.5ml/kg使豚鼠心率变慢,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鸽法测得生物效价为每克干植物含0.23个洋地黄单位。

2.抗炎、镇痛:瓦松结晶Ⅰ号(3B-C1)300mg/kg腹腔注射,对二甲笨经起的小鼠耳炎、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200mg/kg腹腔注射对巴豆油引起的大鼠肉芽肿有抑制作用;300mg/kg腹腔注射,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抗肿瘤性疼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