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葵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Makino 的干燥块根。夏初采挖,洗净,干燥,除去须根。
汉语拼音:Tiān Kuí Zǐ
别名:紫背天葵子(《医宗汇编》),千年老鼠屎(《纲目抬遗》),金耗子屎(《贵州民间方药集》),千年耗子屎、地丁子(《贵阳民间药草》),天去子、野乌头子、鸡腿、散血珠(《湖南药物志》),天葵根(《江西草药》)。
英文名:root of Nakedcaule Groundse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miaquilegia adoxoides(DC.)Makino
功效与作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水通淋。主小儿热惊;癫痫;痈肿;疔疮;乳痈;瘰疬;皮肤痒疮;目赤肿痛;咽痛;蛇虫咬伤;热淋;砂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5-3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捣汁点眼。
性味:味苦;微苦;微辛;性寒;小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脾,小肠、膀胱三经。"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脾虚便溏和小便清利者忌用。"
配伍经验:天葵牡蛎甘草桔梗菊花蒲公英地丁野菊昆布野菊花紫花地丁
相关方剂:五味消毒化疔饮、五味消毒饮瘰疬疏肝丸、清瘀化癥汤、肾病方、天葵子茶、天葵贝茶

天葵子性状

干燥块根多数为椭圆形、纺锤形,或呈圆柱形而扭曲,长1~3厘米,宽0.5~1厘米,外面暗褐色,表面粗糙,具不规则纵槽纹及横向线纹;块根顶端常有叶柄残基,外被数层黄褐色鞘状鳞片,有须根或须根痕。质较脆,断面较平坦,皮部类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弱,味先甘而后涩。以干燥、形大、外黑内白、无须根杂质者为佳。

天葵子炮制

清水洗净,切片,晒干。

天葵子采收和储藏

移栽后的第3年5月植株未完全枯萎前采挖,较小的块根留作种用,较大的去尽残叶,晒干,加以揉搓,去掉须根,抖净泥土。

天葵子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内酯、香豆素、酚性成分及氨基酸等。

天葵子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天葵"条。

天葵子资源分布

主产江苏、湖南、湖北。此外,安徽、广西、贵州、云南、江西、浙江等地亦产。

天葵子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敷大恶疮。
2.《云南中草药》:止血散瘀,生肌止痛。治内外伤出血,刀枪伤,烫伤。
3.《贵州药植目录》:发汗,止咳。

天葵子附方

①治痈疽肿毒:鲜天葵根适量,捣烂外敷。(《江西草药》)

天葵子临床应用

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用100%天葵子注射液2~4毫升肌注,每日1~2次。体温在39.5℃以上者,适当加用其它退热药物。治疗96例,痊愈84例,好转5例,无效7例。

②治疗痈肿

取天葵子适量,洗净捣碎,加入适量蜂蜜调成糊膏(宜现配现用)。先用温盐水冲洗患处,拭干后再敷上药膏。敷药范围应较炎症范围稍大,厚约1~2厘米。每日敷药2~3次,严重者夜间亦须敷药。一般经2~3次后局部疼痛大减,炎症局限化;2~3天后患者全身症状大减或消失。治疗5例痈肿,病灶范围约直径4~8匣米,经敷药14~34次,5~13天治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