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
为禾本科植物粱或粟的种仁。其储存陈久者名陈粟米、粢。
汉语拼音:Sù Mǐ
别名:白梁粟、粢米(陶弘景),粟谷(《齐民要术》),小米(《本草蒙筌》),硬粟(《医学入门》),籼粟(《纲目》),谷子、寒粟(《植物名实图考》),黄粟(《陆川本草》),稞子(《滇南本草》整理本)。
英文名:Mille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Setaria italica (L.) Beauv. [Panicum italicum L.]2.Setaria italica (L.) Beauv.var.germanica(Mill.)Schred
功效与作用: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止痢,解烦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煮粥。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熬汁涂。
性味:甘咸,凉。陈粟米:苦,寒。
归经:①《本草求真》:"专入肾,兼入脾、胃。"
用药禁忌:《日用本草》: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
配伍经验:甘草、人参、茯苓、白术、陈皮、木香、半夏、麦冬、生姜、干姜、厚朴、知母、豆蔻、丁香、芦根、沉香、粳米、莲子、荜澄茄、地黄
相关方剂:葵菜粥、木香顺气丸、藿香厚朴汤、葛粉饭、青竹茹汤、青木香丸、长春真人保命服食方、道宁纯阳丹、葛粉粥、鹿马宝元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