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花

为锦葵科植物蜀葵的花朵。夏、秋采收,晒干。
汉语拼音:Shǔ Kuí Huā
别名:吴葵华、侧金盏、白淑气花、棋盘花、蜀其花、蜀季花、麻杆花、舌其花、大蜀季花、果木花、木槿花、熟季花、秫秸花、端午花、大秫花、饼子花、公鸡花、擀杖花、单片花。
英文名:Flower of Hollyhock
功效与作用:和血止血;解毒散结。主吐血;衄血;有经过多;赤白带下;二便不通;小儿风疹;疟疾;痈疽疖肿;蜂蝎螫伤;烫伤;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研末,1-3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性味:甘;咸;凉
归经:肺;大肠;膀胱经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孕妇忌用。"
配伍经验:蜀葵黄蜀葵黄蜀葵花黄连黄柏人参大黄地黄栀子丁香龙骨郁金甘草当归黄芪木香杏仁麝香乳香槟榔
相关方剂:独圣散经进追异玄元丹、神仙万应膏、二花散槟榔黄葵散、十全方、糖肾方(膏)、独脚虎龙葵散陈皮葵根汤

蜀葵花性状

花卷曲,呈不规则的圆柱状,长2-4.5cm。有的带有花萼和副萼,花萼杯状,5裂,裂片三角形,长1.5-2.5cm,副萼6-7裂,长5-10mm,两者均呈黄褐色,并被有较密的星状毛。花瓣皱缩卷折,平展后呈倒卵状三角形,爪有长毛状物。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筒状。花柱上部分裂呈丝状。质柔韧而稍脆。气微香,昧淡。

蜀葵花鉴别

取租粉1g,加2%盐酸甲醇溶液5ml浸渍20min,滤过,滤液显紫红色;取滤液滴于白瓷板内,滴加硫酸,显橙黄色。

蜀葵花化学成分

花瓣含一种黄色素,熔点261℃(分解),可能是有二苯酰甲醇型的结构与山柰酚相关的物质。其白花者,曾分离两种可能是二氢山柰酚的甙,一种是无色结晶,分解点235℃;另一种是淡黄色结晶,分解点261℃;前一种的甙元分解点是232℃,糖是葡萄糖。深黄色者曾分离一种葡萄糖甙,名蜀葵甙;它水解则生葡萄糖及蜀葵甙元。花的红色素,在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褐色,可作中和的指示剂。

蜀葵花原形态

蜀葵 二年生直立草本,高达2m。茎枝密被刺毛。叶互生;叶柄长5-15cm,被星状长硬毛;托叶卵形,长约8mm,先端具3尖;叶近圆心形,直径6-16cm,掌状5-7浅裂或波状棱角,裂片三角形或圆形,中裂片长约3cm,宽4-6cm,上面疏被星状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状长硬毛或绒毛。花腋生,单生或近簇生,排列成总状花序式,具叶状苞片。花梗长约5mm,果时延长至1-2.5cm,被星状长硬毛;小苞片杯状,常6-7裂,裂片卵状披针形,长8-10mm,密被星状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钟状,直径2-3cm,5齿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1.2-1.5cm,密被星状粗硬毛;花大,直径6-10cm,有红、紫、白、粉红、黄和黑紫等色;单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状三角形,长约4cm,先端凹缺,基部狭,爪被长髯毛;雄蕊柱无毛,长约2cm,花丝纤细,长约2mm,花柱分枝多数,微被细毛。果盘状,直径约2cm,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圆形,多数,背部厚达1mm,具纵槽。花期2-8月。

蜀葵花资源分布

各地均有栽培。

蜀葵花各家论述

1.《别录》:主理心气不足。

蜀葵花附方

①治妇人白带下,脐腹冷痛,面色痿黄,日渐虚损: 白蜀葵花五两。阴干,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酒调下二钱。如赤带下,亦用赤花。 (《圣惠方》)②治二便关格, 胀闷欲死: 蜀葵花一两(捣烂),麝香半钱。水一大盏,煎服,根宜可用。3.治HAI疟: 蜀葵花白者。 阴干,为未服之。(《本草图经》)④治鼻面酒ZA: 蜀葵花一合,研细,腊月脂调敷,每夜用之。(《仁存堂经验方分)⑤治蝎螫: 蜀葵花、石榴花、艾心等分。并取阴干,合捣,和水涂全螫处。(补缺肘后方》)⑥洽烫伤: 棋盘花三朵,泡麻油二两,搽患处。 (《贵州草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