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樗叶花椒的果实。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汉语拼音:Shí Zhū Yú
别名:越椒(《广雅》),檔子(《本草拾遗》),艾子(《本草图经》),辣子(《纲目》)。
功效与作用:温中,燥湿,杀虫,止痛。治心腹冷痛,寒饮,泄泻,冷痢,湿痹,赤白带下,齿痛。①《药性论》:治冷痹腰脚软弱,通身刺痛,肠风痔疾,杀肠中三虫,去虚冷。②《千金・食治》:止痛下气,除咳逆,去五脏中寒冷,温中,诸冷实不消。③《唐本草》:功用与吴茱萸同,少为劣耳,疗水气用之乃佳。④《食疗本草》:主心腹冷气痛,中恶,除饮逆,又齿痛酒煎含之。⑤《本草拾遗》:治恶血毒,起阳,杀牙齿虫痛。⑥《纲目》:治冷痢带下,暖胃燥湿。⑦《重庆堂随笔》:少食能疏风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性味:辛苦,温,有毒。①《千金・食治》:辛苦,大温,无毒。②《唐本草》:辛苦,大热。③《纲目》:有小毒。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①《药性论》:畏紫石英。②《本草图经》:不可多食,多食冲眼,兼又脱发。③《纲目》:动脾火,病目者忌之。
配伍经验:干姜、当归、厚朴、甘草、人参、白术、陈皮、附子、生姜、细辛、槟榔、生姜汁、茯苓、桔梗、山茱萸、地黄、白芍、大黄、吴茱萸、郁李仁
相关方剂:紫石门冬丸、大通真丸、楝实丸、大紫菀丸、顺经丸、茱萸内消丸、淋渫子散、三萸内消丸、艾煎丸、浸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