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本品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树皮。多于秋季剥取,阴干。
汉语拼音:Ròu Guì
别名:菌桂、牡桂、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
英文名:CORTEX CINNAMOMI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innamomum cassia Presl[Laurus cinnamomum Andr.;L.cassia C.G.et Th.Nees]2.Cinnamomum cassia Presl var.macrophyllum Chu
功效与作用: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主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g,不宜久煎;研末,0.5-1.5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浸酒,涂擦。
性味:辛、甘,大热。
归经:归肾、脾、心、肝经。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均禁服。畏赤石脂。
配伍经验:当归甘草茯苓人参白术地黄附子川芎熟地黄陈皮黄芪干姜木香白芍牛膝防风白芷半夏厚朴山药
相关方剂:乳没散阿魏万灵膏、西洋药酒、十全大补汤、牛膝肉桂酒、牛膝附子酒、独活寄生汤苏子降气汤右归丸加味通关汤

肉桂性状

(1)肉桂“企边桂”呈两侧略内郑的浅槽状,两端斜削;“油筒桂”多呈卷筒状,长30-50cm,宽或筒径3-10cm,厚2-8m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多数微突起的皮孔及少数横裂纹,并有灰色地衣斑块;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指甲刻划显油痕。质坚实而脆,折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近外层有1条浅黄色切向线纹(石细胞环带)。香气浓烈特异,味甜、辣。

肉桂炮制

1.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2.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

肉桂鉴别

树皮横切面:(1)肉桂 木全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粘液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外壁较薄。韧皮部约占树皮的1/2,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单个衡疏散在或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稍大;有粘液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2)南玉桂 组织上与肉桂的区别为:皮层石细胞稍少,中柱鞘部位石细胞带较窄,通常2-10列断续排列成环。韧皮束上端石细胞稀疏散在,韧皮纤维直径16-36μm。
3.粉末特征:红棕色。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边绷微波状或有凹凸,长195-680μm,直径24-50μm,辟极厚,孔沟不明显。②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μm,壁厚,有的一边菲薄,少数含针晶。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68-108μm,含淡黄色油滴。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长至43μm,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结晶呈长方片状,宽至6μm。⑤木全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稍厚,有纹孔,有的一边较薄,常含有红棕色物质。此外,有红棕色薄壁细胞及淀粉粒等。

肉桂采收和储藏

当树龄10年以上,韧皮部已积成油层时可采剥,春秋季节均可剥皮,以秋季8-9月采剥的品质为优。环剥皮按商品规格的长度稍长(41cm),将桂皮剥下,再按规格宽度略宽(8-12cm)截成条状。条产太剥皮即在树上按商品规格的长宽稍大的尺寸划好线,逐条地从树上剥下来,用地坑焖油法或箩筐外罩薄焖制法进行加工。4-5月剥的称春桂,品质差,9月剥的称秋桂,品质佳。树皮晒干后称桂皮,加工产品有桂通、板桂、企边桂和油桂。

肉桂化学成分

桂皮含挥发油1.98%-2.06%,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cinnamaldehyde),占52.92%-61.20%,还有乙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桂皮酸乙酯(ethylcinnamate),苯甲酸苄酯(benzyl benzoate),苯甲醛(benzaldehyde),香豆精(coumarin),β-荜澄茄烯(β-cadinene),菖蒲烯(calamenene),β-榄香烯(β-elemane),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反式桂皮酸(transcinnamic acid)等。

肉桂原形态

1.肉桂,常绿乔木,高12-17m。树皮灰褐色,芳香,幼枝略呈四棱形。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长8-17cm,宽3.5-6cm,先端尖,基部钝,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被细柔毛;具离基3出脉,于下面明显隆起,细脉横向平行;叶柄粗壮,长1-2cm。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10-19cm,被短柔毛;花小,直径约3cm;花梗长约5mm;花被管长约2mm,裂片6,黄绿色,椭圆形,长约3mm,内外密生短柔毛;发育雄蕊9,3轮,花药矩圆形,4室,瓣裂,外面2轮花丝上无腺体,花药内向,第3轮雄蕊外向,花丝基部有2腺体,最内尚有1轮退化雄蕊,花药心脏形;雌蕊稍短于雄蕊,子房椭圆形,1室,胚珠1,花柱细,与子房几等长,柱头略呈盘状。浆果椭圆形或倒卵形,先端稍平截,暗紫色,长约12-13mm,外有宿存花被。种子长卵形,紫色。花期5-7月。果期至次年2-3月。

肉桂资源分布

栽培于砂土及斜坡山地。分布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主产于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肉桂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2.《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3.《药性论》: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拥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4.《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5.《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6.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7.《用药心法》:散寒邪,治奔豚。

8.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9.《纲目》:治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癎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10.《汤液本草》:诸桂数等,皆大小老壮之不同。……《本草》所言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附为使,止是全得热性;若与有毒者同用,则小毒既去,大毒转甚;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硇砂、干漆、川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

11.朱震亨: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由味辛属肺而能生水行血,外肾偏肿痛者亦验。

12.《药性类明》:桂,导引阳气,调和荣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局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与黄耆补气,四物汤补血,内加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使四君子、四物皆得以成补之之功也。13.《药性辨疑》:桂心,性最烈,不可多服,配二陈则行气之效大,配四物则行血之功速。14.《纲目》: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矣。曾世荣言,小儿惊风及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肉桂,杀肝而益脾,故一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人所不知者,今为拈出。又桂性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故《别录》言其堕胎,庞安时乃云炒过则不损胎也。又丁香、官桂治痘疮灰塌,能温托化脓。

15.《本草经疏》:桂枝、桂心、肉桂,夫五味辛甘发散为阳,四气热亦阳;味纯阳,故能散风寒;自内充外,故能实表;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润肾燥。其主利肝肺气、头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理疏不足、表虚自汗、风痹骨节挛痛者,桂枝之所治也。以其病皆得之表虚不任风寒,寒邪客之所致,故悉中之,以其能实表祛邪也。其主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腰痛、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宣导百药无所畏、又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渗泄、止渴、止荣卫中风寒、秋冬下部腹痛因于寒、补命门、益火消阴者,肉桂之所治也。气薄轻扬,上浮达表,故桂枝治邪客表分之为病。味厚甘辛大热,而下行走里,故肉桂、桂心治命门真火不足,阳虚寒动于中,及一切里虚阴寒,寒邪客里之为病。盖以肉桂、桂心甘辛而大热,所以益阳;甘入血分,辛能横走,热则通行,合斯三者,故善行血。

16.《本草汇言》: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吐呕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白退矣。

17.《本草正》: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焦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

18.《本草汇》: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堕胎,其性剽悍,能走能守之剂也。若客寒犯肾经,亦能冲达而和血气,脉迟在所必用。其逐瘀、治疝、消痈有功者,盖血虽阴类,用之者必借此阳和耳。

19.《玉楸药解》: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凡经络堙瘀,藏腑症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症,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以至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此症也。女子月期、产后,种种诸病,总不出此。悉用肉桂,余药不能。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20.《本草求真》:肉桂,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昔人云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止固真阳,而不兼入后天之用耳。故凡病患寒逆,既宜温中,及因气血不和,欲其鼓舞,则不必用附子,惟以峻补血气之内,加以肉桂,以为佐使,如十全大补、人参养荣之类用此,即是此意。

肉桂附方

1.右归丸(《景岳全书》),温补肾阳,填精补血,治肾阳不足,命门火衰。2.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主治劳积虚损,呼吸气少,行动喘息,心虚惊悸,咽干唇燥。3.人参养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温补气血,主治气血不足,虚劳咳嗽,食少遗精,脚膝无力,疮疡不敛,妇女崩漏等。4.五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顺气化痰,活血消积,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以及妇女血气不和,心腹疼痛,月经不调等属于寒性者。5.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调和气血,清热解毒,主治湿热痢。6.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降气平喘,祛痰止咳,用治上实下虚,痰涎壅盛之喘咳证。7.金匮肾气丸(《金匮要略》),温补肾阳。8.女金丹(《韩氏医通》),调经养血,理血止痛。9.伤湿止痛膏(《经验方》),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治风湿引起的关节、肌肉疼痛。

肉桂药理作用

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柯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等。应用小鼠压尾刺激或腹腔注射醋酸观察扭体运动的方法证明它有镇痛作用。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对温刺引起发热的家兔,桂皮醛及肉桂酸钠都有解热作用。可延迟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时间,可减少烟碱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发生率。对戊四唑引起者则无效。

②降压作用

附子、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性高血压大鼠(灼伤一侧肾上腺所形成之模型)有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大鼠(8字形结扎肾脏所形成之模型),则无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附子、肉桂促进机能降低了的肾上腺活动,使之趋向正常所致。

③预防血吸虫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浸剂(未注明品种)0.2毫升/10克体重(10.8克/180毫升),共服15天,服药之第3天感染血吸虫,并无预防作用,如与雄黄、槟榔及阿魏同用则有一定效果。

④其他作用

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氏染色刚性菌的效果比阴性者好,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药物,但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等。内服可作健胃和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曾应用含1.5%桂皮油及0.5%麝香草酚的混合物治疗头癣。桂皮醛及肉桂酸钠可引起蛙足蹼膜血管扩张及家兔白细胞增加。

肉桂临床应用

治疗支气管哮喘:取肉桂粉1克,加入无水酒精10毫升,静置10小时后取上清液0.15~0.3毫升加2%普鲁卡因至2毫升混匀,注入两侧肺俞穴,每穴1毫升。治疗21例,除1例无效、1例症状减轻外,其余均收到控制哮喘发作的效果。其中有1例只注射2次,哮喘即未发作。1月后随访5例,均未再发。对合并气管炎而咳嗽咯痰者曾给予一些祛痰剂,如桔梗、川贝、紫菀、百部、白前根等。治程中未见严重反应,一般注射后只感到肺俞处及胸廓有熏热感或喉部发干,偶诉呼吸有肉桂味,或有轻微酸痛向背部放射,个别注射局部有雀蛋大小微隆起的结块,有轻微压痛,一般经1周左右即消失。为慎重起见,凡哮喘合并进展期肺结核,或心脏机能代偿不全及高度衰弱者,均忌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