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羊花

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 Don 的干燥花,其根、茎、叶和果也入药。四、五月花初开时采收,阴干或晒干。
汉语拼音:Nào Yánɡ Huā
别名:踯躅花(《本草图经》),惊羊花、老虎花(《纲目》),石棠花(《纲目拾遗》),黄喇叭花(《浙江中药手册》),水兰花、老鸦花、豹狗花(《湖南药物志》),黄蛇豹花(《闽东本草》),三钱三、一杯倒、一杯醉(《广西中草药》),黄牯牛花、石菊花、黄杜鹃花、石棠花、闷头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英文名:FLOS RHODODENDRI MOLLIS
功效与作用:花: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皮肤顽癣。外用治癣,煎水含漱治龋齿痛。根:祛风止咳,散瘀止痛。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神经痛,慢性支气管炎;外用治肛门瘘管,杀灭钉螺。果:搜风止痛,止咳平喘。用于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茎、叶:杀蝇蛆,孑孓,钉螺。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3-0.6g;煎汤,0.3-0.6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鲜品捣敷。
性味:花:辛,温;有大毒。根:辛,温。有毒。果:苦,温。有大毒。
归经:花:归肝经。
用药禁忌: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配伍经验:草乌川乌当归白芷甘草川芎苍术细辛威灵仙蟾酥麝香乳香荆芥蜈蚣红花没药雄黄僵蚕骨碎补防风
相关方剂:九制松香膏、神经性皮炎药水、琼酥膏、顽痹酒、闹羊花酒、九龙定风针巴鲫膏救苦回生丹参灵丸戒止丸

闹羊花性状

本品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多脱落为单朵,灰黄色至黄褐色,皱缩。萼片5裂,裂片半圆形至三角形,边缘有较长的细毛;花冠钟状,筒部较长,约至2.5cm,顶端卷折,5裂,花瓣宽卵形,先端钝或微凹;雄蕊5,花丝卷曲,等长或略长于花冠,中部以下有茸毛,花药红棕色,顶孔裂;雌蕊1,柱头头状;花梗长1~2.8cm,棕褐色,有短茸毛。气微,味微麻。

闹羊花炮制

净制:晴天采摘后立即晒干,除去杂质及花梗,备用。

闹羊花鉴别

本品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多脱落为单朵,灰黄色至黄褐色,皱缩。萼片5裂,裂片半圆形至三角形,边缘有较长的细毛;花冠钟状,筒部较长,约至2.5cm,顶端卷折,5裂,花瓣宽卵形,先端钝或微凹;雄蕊5,花丝卷曲,等长或略长于花冠,中部以下有茸毛,花药红棕色,顶孔裂;雌蕊1,柱头头状;花梗长1~2.8cm,棕褐色,有短茸毛。气微,味微麻。

闹羊花采收和储藏

置干燥处,防潮。

闹羊花化学成分

花含梫木毒素即木藜芦毒素Ⅰ或杜鹃花毒素(andromedotoxin,grayanotoxin Ⅰ,rhodofoxin),石楠素(ericol-in)[1],羊踯躅素(rhodomollein)Ⅲ、日本杜鹃素Ⅲ即日本羊踯躅素Ⅲ、闹羊花毒素Ⅲ或八厘麻毒素(rhodojaponin Ⅲ)[2],木藜芦毒素Ⅲ(grayanotoxin Ⅲ)及山月桂萜醇(kalmanol)[3]。

闹羊花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1-2m。老枝光滑,无毛,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及刚毛。花芽卵圆形,鳞片9-12片,阔卵形。单叶互生;叶柄短,长2-6mm;叶片纸质,常簇生于枝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睫毛,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多数排列成短总状伞形花序,顶生,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小,5裂,半圆形,宿存,被稀疏细毛;花冠宽钟状,金黄色,先端5裂,裂片椭圆形至卵形,上面1片较大,有淡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花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无毛长于雄蕊,柱头头状。蒴果长椭圆形,长达2.5cm,熟时深褐色,具细柔毛和疏刚毛,胞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灰棕色,扁卵形,边缘有薄膜翅。花期4-5月,果期6-8月。

闹羊花资源分布

常见于山坡、石缝、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地。主产江苏、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闹羊花各家论述

①《本经疏证》:"羊踯躅,毒药也。然性能祛风寒湿,故可以治恶痹。痹者,风寒湿所成也。然非元气未虚、脾胃尚实之人不可用。凡用此等毒药,亦须杂以安胃和气血药同用。"

闹羊花附方

①治风湿痹,身体手足收摄不遂,肢节疼痛,言语蹇涩:踯躅花不限多少,以酒拌蒸一炊久,取出晒干,捣罗为末。用牛乳一合,暖令热,调下一钱。(《圣惠方》)

闹羊花药理作用

①镇痛作用

用小白鼠热板法、电击法、兔中枢神经系统总和法均证明口服闹羊花煎剂有显着的镇痛作用,但治疗指数低(2.24),安全范围较窄。将花研成细粉作成混悬液、浸剂、酊剂(用时蒸去乙醇),通过电击小鼠尾巴法,证明各种制剂均有镇痛作用,其镇痛指数与阿片相似(闹羊花果实混悬液、阿片混悬液的镇痛指数分别为28.9及30.0),所不同者为阿片剂量增加则镇痛作用加强,而闹羊花剂量增加,镇痛作用反而减弱,而且出现毒性症状。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八厘麻毒素(一说即梫木毒素)有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作用,心率减慢较降压先出现,但持续时间较短,与剂量有密切关系。对麻醉狗静脉注射3.5微克/公斤可使心率平均减慢38.98%,20微克/公斤则可减慢69.86%。一般剂量时心率虽变慢,但仍呈窦性心律,如增大剂量则出现T波改变和心律紊乱,如各种类型的期前收缩和结性节律等。轻者可自行恢复,重者则转呈室性纤颤。这些可能是兴奋了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的冲动,减慢心率,并从而使异位节律点发生兴奋,产生各种心律紊乱。八厘麻毒素有降低血压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3.5~20微克/公斤)此作用强度与剂量之关系不大,但大剂量可使降压持续时间显著延长。它能显著抑制颈动脉加压反射,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作用似与降压无大关系;降压与交感神经系统无关,而与毒草碱-胆碱反应系统有关;普鲁卡因对八厘麻毒素的降压及心率变慢均有抑制作用,推测降压原理为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或直接对外周血管的影响。八厘麻毒素对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522毫克/公斤。

③杀虫作用

花对昆虫有强烈毒性,性质属接触毒与食入毒;其有效成分为梫木毒素与石楠素;对人亦有毒性。其根、叶对昆虫无毒杀作用。对家兔感染之血吸虫无杀灭作用。

闹羊花临床应用

①用于手术麻醉

以5%闹羊花注射液作耳穴麻醉,每穴注射0.1~0.2毫升,体穴麻醉每穴用0.2~1.0毫升;耳穴不超过5个穴位,体穴不超过12个穴位。一般在注射后5~10分钟就可开始手术。麻醉后均诉穴位有酸胀感,即在术中仍可出现此种反应。从94例手术的麻醉过程看出,闹羊花穴位麻醉对头、颈、胸、腹部手术效果较好,对四肢、脊柱、会阴、生殖器、疝气等手术效果较差。曾有1例食道下段癌经耳穴麻醉后,开胸切开膈肌,清扫贲门两旁淋巴结,手术长达8小时,结果手术过程中除有轻度气促外,未见任何其它不适。另有用5%闹羊花注射液与维生素B1注射液作耳穴麻醉各100例,结果前者镇痛效果较后者为优,诱导时间较短,应用辅助药物(杜冷丁)人次亦少。病人用5%闹羊花注射液耳穴注射15~30分钟后,可见血压逐渐回升,并能维持平稳,安全渡过手术。在体穴麻醉中曾有个别晕针现象。此外,采用50%闹羊花1~2毫升肌肉注射,同时以洋金花生物碱5~10毫克静脉满注并配合适量辅助麻醉,亦能收到较好的麻醉效果.据实验和临床观察,闹羊花与洋金花同用,可以起到协同作用,增强洋金花的麻醉作用,并能抵消或减少洋金花的副作用。

②治疗痹症(关节肿痛,或运动障碍)

取生闹羊花4两,金樱子根1两,洗净后,以烧酒1斤封浸1个月。成人每晚服药酒15~20毫升,体质较弱者10~15毫升(不可超量),具有止痛、消肿、恢复关节活动的作用。孕妇及体质明显虚弱者忌服。如遇轻度不适或出现中毒现象,应立即停药,并服绿豆汤等解毒剂以解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