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汉语拼音:Chán Sū
别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癞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山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英文名:Cake of Toad Skin Secretion,Dried venom of Toads,Toad Venom,Toad-cake
功效与作用:1.治疗心力衰竭:以蟾酥4-8mg(装胶囊),饭后用冷开水送服,日服2-3次。治疗2-3级心力衰竭病人13例,其中12例均于用药后2-48小时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计脉搏减缓者12例,利尿作用显着者4例,水肿消失者5例,肝肿大缩小者6例,12例肺部湿性罗音皆有改善,二联脉及奔马律用药后消失;2例心房纤颤 l例消失,l例无变化。毒性反应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及呕吐等胃粘膜刺激现象,减小剂量后皆得控制。临床实践证明,瞻酥之强心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其优点是无蓄积作用,作用快,利尿作用较洋地黄显着。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0.5~1厘,多入丸、散用。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本草通玄》:"入足阳明、少阴。"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
配伍经验:麝香雄黄朱砂乳香牛黄没药冰片轻粉丁香血竭黄连巴豆青黛木香芦荟僵蚕蜈蚣川乌草乌胡黄连
相关方剂:梅花点舌丹枯痔散拔黄药、神效蟾酥丸、蟾酥膏固本暖脐膏药抵圣丹、震蛰丹、黄提药蟾酥散

蟾酥性状

干燥的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饼状、棋子状或片状。表面光亮,有的不平而具有皱纹,淡黄色、紫红色或棕黑色。团块状或饼状者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茶褐色,如胶质状而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折断,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嗅之作嚏,味麻辣。遇水即起泡沫,并泛出白色乳状液;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即熔为油状。以质明亮、紫红色、断面均一、沾水即泛白色者为佳。

蟾酥炮制

酒蟾酥:取蟾酥块捣碎,置磁盆中加入白酒浸渍。时时搅动,至全部溶化成稠膏状,取出置盆中,放通风洁净处晾干,碾成细粉。(每蟾酥10斤,用白酒20斤)乳蟾酥:系用鲜牛奶浸渍,制法同上。但夏季炎热时不宜采用,因易于酸败。(每蟾酥10斤,用鲜牛奶20斤)

蟾酥鉴别

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蟾酥采收和储藏

置干燥处,防潮。

蟾酥化学成分

蟾蜍浆液经加工干燥所成的固体物,名为蟾酥。浆液成分复杂;上世纪十年代分离蟾蜍精后,陆续分离同类的有效物质,迄今已达数十种之多。此类物质皆有强心等作用,在化学上属于甾族化合物,而其C17上再接一α-吡喃酮基,凡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实际上,植物中亦有具有此种骨架的物质),总名蟾蜍二烯内酯,是蟾蜍浆液、蟾酥的主要有效成分。蟾酥中所含的蟾蜍二烯内酯有:①蟾蜍它灵。②华蟾蜍精,蟾酥主成分,含率7.2±0.2%。③华蟾蜍它灵,亦是欧赡蜍主成分,局部麻醉力仅次于蟾蜍灵(见下)。④远华蟾蜍精。⑤蟾蜍灵,蟾酥中局部麻醉力最大者。⑥日本蟾蜍它灵,又名日本蟾蜍甙元。⑦去乙酰华蟾蜍它灵。⑧惹斯蟾蜍甙元 。⑨华蟾蜍它里定。⑩蟾蜍它里宁。⑾华蟾蜍精醇。⑿沙蟾蜍精。⒀异沙蟾蜍精⒁去乙酰华蟾蜍精。⒂去乙酰蟾蜍它灵。⒃蟾蜍它里定,即嚏根草甙元。⒄惹斯蟾蜍精等。

蟾酥原形态

1.中华大蟾蜍,体长一般在10cm以上,体粗壮,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吻棱显着;鼻孔近吻端;眼间距大于鼻间;鼓膜明显,无犁骨齿,上下颌亦无齿。前技长而粗壮,指、趾略扁,指侧微有缘膜而无蹼,指长顺序3、1、4、2,指关节下瘤多成对,常突2,外侧者大。后肢粗壮而短,胫跗关节前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趾侧有缘膜,蹼常发达,内跖变形长而大,外跖突小而圆。皮肤极粗糙,头顶部较平滑,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膜,其余部分满布大小不等的圆开瘰疣,排列较规则的为头的之瘰疣,斜行排列几与耳后腺平行。此外,沿体侧之瘰疣排列亦较规则,胫部之瘰疣更大,个别标本有不明显这跗褶,腹面皮肤不光滑,有小疣。颜色亦异颇大,生殖季节雄性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的斑纹;雌性背面色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时自眼后沿体侧有斜行之黑色纵斑,腹面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细花纹。雄性个体较小,内侧三指有黑色婚垫,无声囊。

蟾酥资源分布

产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此外,辽宁、湖北、新疆亦产。

蟾酥各家论述

①《本草经疏》:"蟾酥,诸家所主,但言其有消积杀虫、温暖通行之功,然其味辛甘,气温散,能发散一切风火抑郁、大热痈肿之候,为拔疔散毒之神药,第性有毒,不宜多用,入发汗散毒药中服者,尤不可多。""诸家咸云治小儿疳瘦,恐非正治,不宜漫尝也,即用亦(须)煅过者。若欲内服,勿过三厘。慎毋单使,必与牛黄、明矾、乳香、没药之类同用乃可。如疮已溃,欲其生肌长肉之际得之,作痛异常,不可不知也。"

蟾酥附方

①治疔肿:蟾酥一枚,为未,以白而和黄丹丸如麦颗状,针破患处,以一粒纳之。(《济生方>蟾酥丹)②治疔黄及一切恶疮: 蟾酥、轻粉各一钱,以川乌、莲花蕊、朱砂各二钱半,乳香、没药各二饯,窟香半钱。上为细末,糊丸菀(豌)豆大。每服一九,病重者二丸,生葱三五茎捣烂,包药在内,热酒和葱送下,取汗。(《玉机微义》蟾酥丸)③治内疗:蟾酥,取时用桑叶一小钱大,入蟾酥揉和得所,丸如念珠,阴干用,病势重者用二粒,轻者用一粒,着病人舌内噙化,化后良久,用并花水灌漱,再用雄黄丸七丸,冷茶渭吞下,得脏腑利数行。(《急救仙方》蟾酥丸)④治发背痈疽,无名肿毒,恶毒疗疮:蟾酥二钱,血竭二钱,蜗牛甘个(瓦上焙干,肉壳俱用),铜绿二分半(与上三味同研),枯白矾一钱,轻粉二钱(二味同研),朱砂三钱(研细,留一钱为衣)。上为细末,用人乳计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捣葱二根令烂,裹药三丸在内吞下,热酒送之。(《古今医鉴》化生丸)⑤治时邪病毒,烂喉丹痧,喉风喉痈,双单乳蛾诸症,茶汤不能进者;并治疗疮对口,痈疽发背,肠痈,腹疽,乳痈,乳岩,一切无名肿毒;兼治小儿痰急惊风,肺风痰喘危在顷刻:关西黄一钱五分,杜蟾酥一分五厘(烧酒化),上辰砂一钱五分,粗珍珠一分五厘,当门子一分五厘。上药共研细末,米浆为丸,如芥菜子大,以百草霜五分为衣,每服五丸、七丸、十丸不等,视病势轻重服之。(《喉科心法》六神丸)⑥治喉痹:皂角、草乌头各等分。研细末,用蟾酥调合为小丸(小豆大)。每研一丸,点患处。(《吉林中草药》)⑦治疮疡肿木硬:蟾酥、麝香各一钱。各同研极细,以儿乳汁调如泥,入磁合内盛,干,不妨,每用少许于肿处,更以膏督药敷之,毒气自出,不能为疮,虽有疮亦轻。(《素问病机保命集》针头散)⑧治一切恶疮:蟾酥、干胭脂、轻粉、朱砂、穿山甲各二钱,百草霜不问多少。上为细末,丸如黄米大。每服五、七丸,加至八、九丸,用葱一根,刀剖开,将药包裹在里,用生丝线缚,文武火烧葱熟,:将葱带药,口内嚼碎温服,用衣服盖之,汗出为效。(《普济方》蟾酥托里丸)⑨治痈疽初起,木肿作痛,皮色不红者:酥片一钱,蝎尾四饯,甲片、娱蚁、藤黄、雄黄、乳香、没药、川乌各二钱,草乌一钱,银朱二钱,麝香三分。研极细末,掺膏药内贴。(《药启秘》蟾酥散)⑩治瘰疬: 蟾酥如大豆许,白丁香十五枚,寒水石些少(煅),巴豆五粒,寒食面些少。上各另研,和作一处,再研,炼蜜为丸如绿豆大。每用一九或二、三九,纳入针窍中。如脓未尽,再用数九,以脓尽为度。(《医学正传》蟾酥膏)11.治肿毒:蟾酥、石灰各等分。和匀成小讲,贴疮头上,以膏盖之即破。(《经验广集》蟾灵膏)12.治牙痛:蟾酥一字(汤浸,研)。上药和研为丸如麻子大,每用一丸。以绵裹干病处咬之,有涎即吐却。(《圣惠方》)13.治风蛀诸牙疼痛:蟾酥少许,巴豆(去油,研如泥)、杏仁(烧焦)。上共研如泥,以绵裹如粟米大。若蛀牙塞入蛙处,风牙塞牙缝中,吐涎尽。(《景岳全书》蟾酥膏)14.治被伤风病:蟾酥二钱(汤化为糊),干蝎(酒炒)、天麻各半两。为末,合捣丸绿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九,豆淋酒下。(《圣惠方》)15治小孩子疳瘦:蟾酥眉脂,以朱砂、麝香为丸,如麻子大,空心一丸。(《药性论》)

蟾酥药理作用

①强心作用

蟾酥毒有洋地黄样作用,小剂量能加强离体蟾蜍心脏收缩,大剂量则使心停于收缩期。从国内外10种蟾蜍曾分离出有强心作用的化合物约20种,并系统研究了它们的化学结构与作用的关系。很多蟾蜍甙元都有典型的强心甙样作用,如注射于蛙淋巴囊内,均可使蛙心在1小时内停止于收缩期;对麻醉犬静脉灌注,心电图显示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T波倒置、异位节律、束支传导阻滞以及心室颤动等。它们的作用强度为(麻醉猫平均致死量法):远华蟾蜍精)蟾蜍灵)华蟾蜍它灵)华蟾蜍精。用麻醉猫、离体蛙心及猫乳头肌试验证明,蟾蜍灵之作用效价与洋地黄毒甙相近,惹斯蟾蜍甙元也与此接近而稍弱,日本蟾蜍它灵则稍低。蟾蜍它灵低于哇巴因(61%),而去乙酰蟾蜍它灵效价比哇巴因还高。

②对呼吸、血压的作用

蟾蜍灵、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灵及日本蟾蜍它灵静脉注射(0.05毫克/公斤),均可引起麻醉兔的呼吸兴奋和血压上升。呼吸兴奋是中枢性的。惹斯蟾蜍甙元除对兔外,对猫也能兴奋呼吸,其作用比尼可刹米、戊四氮、洛贝林等还强,并能拮抗吗啡的呼吸抑制。它们升高血压的作用以蟾蜍灵最强,其次为华蟾蜍精、惹斯蟾蜍甙元、华蟾蜍它灵,而以日本蟾蜍它灵最差。惹斯蟾蜍甙元的升压作用主要是末梢性的,但也有中枢性成分。正常人静脉注射蟾蜍它灵0.25~0.5毫克,升高收缩压而不影响舒张压,说明主要由于心脏兴奋。在麻醉狗,还可看到在血压上升时内脏血管收缩,此作用不受肾上腺素阻断剂的影响。蟾蜍色胺与上者不同,它能引起肾上腺素释放,且使动物对肾上腺素更加敏感。蟾蜍特尼定与它相似;但由于其毒性很强,超过5微克/公斤即可引起兔血压下降。在蛙腹直肌、脊髓猫、竖毛肌轴素反射、离体兔肠标本上,均可证明它有烟碱样作用,而且比烟碱本身还强。华蟾蜍色胺能兴奋神经节,故能升高麻醉猫及去脑狗的血压。

③局部麻醉作用

蟾酥80%酒精提取物有表面麻醉作用,在兔角膜及人舌试验,作用比的卡因慢而持久,有局部刺激性。蟾酥中以蟾蜍灵局麻作用最强,相当于可卡因的90倍。其余依次为华蟾蜍它灵、华蟾蜍精、日本蟾蜍它灵等。

④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蟾酥有镇痛作用,在小鼠热板法、电击法、兔中枢神经总和机能法,都能提高痛阈,但治疗指数较低。

蟾蜍色胺是5-羟色胺的衍化物,其药理作用与致幻剂麦角酰二乙胺(LSD)有某些相似,青年男子静脉注射16毫克,其"致幻"作用与麦司卡林相似,但其发生与消失更快。蟾蜍灵对大鼠静脉注射(0.8毫克/公斤),可引起强直性惊厥,此时全脑的乙酰胆碱总含量降低,而脑中游离乙酰胆碱则有显著增加;对小鼠也有致惊作用,东莨菪碱有抑制作用,而毒扁豆碱则有增强作用,此种情况与戊四氮有所不同。有人认为蟾蜍它灵的致惊部位在脑干。

⑤对横纹肌、平滑肌的作用

蟾蜍甙元对横纹肌有兴奋作用。蟾蜍灵低浓度在大鼠横膈标本上,对突触前乙酰胆碱的释放有促进作用,高浓度则先促进后抑制。蟾蜍灵能部分的拮抗镁离子的神经肌阻断作用,对胆碱酯酶则并无抑制作用。蟾蜍特尼定引起蛙腹直肌收缩作用的强度,介于烟碱与乙酰胆碱之间,箭毒可阻断此种收缩,但毒扁豆碱却不能增强此作用。惹斯蟾蜍甙元对蛙腹直肌的收缩,与咖啡因有所不同,有膜电位的改变;与细胞外液中钙离子浓度呈逆行关系,而在无钾溶液中,则不引起收缩;对钾离子引起的收缩有增强作用。蟾蜍特尼定能收缩离体兔肠,并不受阿托品的影响,故为直接作用。还能收缩离体豚鼠子宫;对离体兔耳血管也能收缩,但在整体兔耳灌流中,则无作用。

⑥平喘、镇咳作用

预先皮下拄射蟾蜍色胺,对5-羟色胺喷雾引起的豚鼠气管痉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对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喷雾引起的则无效。对于用蛋清致敏的豚鼠离体子宫或回肠,蟾蜍色胺有抗过敏作用。蟾酥煎剂,对小鼠有镇咳作用,祛痰效果较差,毒性较强。

⑦抗炎、抗肿瘤、抗放射作用

蟾酥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其中的甾醇类物质能抑制血管通透性。对局部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家兔,叽内注射蟾酥注射液能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但在体外无抗菌作用。此外,蟾酥在试管内能抑制血吸虫的活动,对其耗氧量则无影响。曾报道蟾蜍皮提取物对小鼠肉瘤180,兔B.P.瘤有效,延长患精原细胞瘤、腹水癌和肝癌小鼠的生存期,并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功能。试管中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但亦有认为无效者。蟾蜍特宁对X射线(800伦琴,50千伏)局部照射的豚鼠的脱毛具有保护作用,如加大到1600伦琴,或对小鼠全身致死量照射引起的损害则皆无保护作用。

⑧吸收与排泄

蟾蜍类强心成分(蟾蜍它灵、去乙基蟾蜍它灵)口服容易吸收(口腔粘膜及胃中也能吸收)。作用的出观与消失都较洋地黄快,蓄积性很少。猫经口给予与静脉注射的致死量的比为4:1。蟾蜍特尼定在体内的解毒相当快,蟾蜍灵的作用(引起房室阻断)比洋地黄毒甙消失得快,惹斯蟾蜍甙元则更快。

蟾酥临床应用

①治疗心力衰竭

以蟾酥4~8毫克(装胶囊),饭后用冷开水送服,日服2~3次。治疗2~3级心力衰竭病人13例,其中12例均于用药后2~48小时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计脉搏减缓者12例,利尿作用显著者4例,水肿消失者6例,肝肿大缩小者6例,12例肺部湿性罗音皆有改善,二联脉及奔马律用药后消失;2例心房纤颤1例消失,1例无变化。毒性反应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及呕吐等胃粘膜刺激现象,减小剂量后皆得控制。临床实践证明,蟾酥之强心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其优点是无蓄积作用,作用快,利尿作用较洋地黄显着。

②治疗骨关节结核及慢性骨髓炎瘘孔

㈠口服蟾酥每日3次,每次5毫克,饭后服用,连服至瘘孔闭锁后再巩固1~2个月。服药期间,除个别病人出现轻度恶心外,很少出现副作用。共治骨关节结核瘘孔14例,治愈6例,瘘孔呈凹形闭锁,X线检查,提示病骨稳定;有效5例,瘘孔缩小,脓液减少,体温下降;无效3例。㈡采用口服(同上法)加瘘孔滴入法。用0.1%蟾酥液向瘘孔内每日或隔日滴入1次,2个月为一疗程。少数有死骨的病灶,需用锐匙搔爬,取出死骨。共治骨关节结核瘘孔59例,治愈39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治疗慢性骨髓炎瘘孔16例,治愈1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治愈时间短者7~8天,长者3~4个月,一般在1~2月内即能获得临床治愈。病程长短对疗效无明显影响,而病灶内死骨的存在则明显影响疗效。

③治疗恶性肿瘤

观察27例,其中24例经病理检查证实,3例经临床X线证实;病种计有肺癌5例,肝癌4例,乳房癌3例,淋巴肉瘤3例,网状细胞肉瘤2例,何杰金氏病1例,尤文氏瘤1例,鼻咽癌骨转移2例,喉癌1例,食管癌1例,贲门癌1例,黑色素瘤化疗后1例,盲肠癌术后再发1例,纵隔肿瘤化疗后1例。大多数病人采用2%蟾酥香油注射液肌肉注射,每天1~2次,每次2毫升;个别采用蟾酥注射液作离子透入治疗。疗程8~26天,注射总量为30~100毫升,疗效:少数病例用药后,产生明显的利尿作用和较好的止痛作用;25例病人在综合应用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过程中,观察血象有11例能提升白细胞或维持白细胞于较低水平。对肿瘤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尚难肯定。注射后全身反应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局部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一般在注射后20~30分钟后出现,以注射第1针时疼痛明显,以后可逐渐减轻。如疼痛剧烈或局部发现红肿硬结时,应作对症处理。另据报道,使用20%的蟾酥软膏外敷,治疗皮肤痛22例,有13例临床痊愈。

④用于表面麻醉

用1%蟾酥溶液2~3毫升作粘膜涂布,和0.5毫升局部喷雾,进行鼻部手术麻醉23例,结果证明其麻醉力不低于"的卡因",且麻醉有效期长,用药后无中枢中毒症状,血压、呼吸、脉搏等均无改变,亦无过敏现象。但缺点是对局部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多数病人分泌物增多,部分病人打喷嚏。故内腔镜检查的麻醉不宜应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