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酥
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耳后腺及皮肤腺分泌的白色浆液,经加工干燥而成。夏、秋季捕得蟾蜍后,将体表洗净,晾干,然后刺激其耳后腺及皮肤腺,使之分泌浆液。浆液须盛于瓷器内,忌与铁器接触,否则易变黑色;并须立即加工,以免时间过久而变质。
汉语拼音:Chán Sū
别名:蟾蜍眉脂(《药性论》),蟾蜍眉酥(《日华子本草》),癞蛤蚂浆(《新疆药材》),蛤蟆酥(《山东中药》),蛤蟆浆(《中药材手册》)。
英文名:Cake of Toad Skin Secretion,Dried venom of Toads,Toad Venom,Toad-cake
功效与作用:1.治疗心力衰竭:以蟾酥4-8mg(装胶囊),饭后用冷开水送服,日服2-3次。治疗2-3级心力衰竭病人13例,其中12例均于用药后2-48小时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计脉搏减缓者12例,利尿作用显着者4例,水肿消失者5例,肝肿大缩小者6例,12例肺部湿性罗音皆有改善,二联脉及奔马律用药后消失;2例心房纤颤 l例消失,l例无变化。毒性反应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及呕吐等胃粘膜刺激现象,减小剂量后皆得控制。临床实践证明,瞻酥之强心作用,与洋地黄相似,其优点是无蓄积作用,作用快,利尿作用较洋地黄显着。
用法用量:外用:研末调敷或掺膏药内贴患处。内服:0.5~1厘,多入丸、散用。
性味: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本草通玄》:"入足阳明、少阴。"
用药禁忌:孕妇慎用。
配伍经验:麝香、雄黄、朱砂、乳香、牛黄、没药、冰片、轻粉、丁香、血竭、黄连、巴豆、青黛、木香、芦荟、僵蚕、蜈蚣、川乌、草乌、胡黄连
相关方剂:梅花点舌丹、枯痔散、拔黄药、神效蟾酥丸、蟾酥膏、固本暖脐膏药、抵圣丹、震蛰丹、黄提药、蟾酥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