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蔺

为鸢尾科鸢尾属植株马蔺Iris lactea Pall. var. chinensis (Fisch.)Koidz. [I. pallasii Fisch. var. chinensis Fisch.],以花、种子及根入药。夏季花盛开时采花,阴干备用;秋季摘取成熟果实,晒干,搓下种子,除去杂质即得,在同一季节可挖根,洗净,切段晒干备用。
汉语拼音:Mǎ Lìn
别名:旱蒲、马帚、剧草、三竖、豕首、荔、马薤、蠡草、高诱注,马莲、铁扫帚、箭杆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lactea Pall.var.chinensis(Flsch.)Koidz.
功效与作用:花:清热凉血,利尿消肿。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咽喉肿痛,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疮疡,外伤出血。种子:凉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吐血,衄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骨结核,小便不利,疝痛;外用治痈肿,外伤出血。根:清热解毒。用于急性咽炎,传染性肝炎,痔疮,牙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或绞汁。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性味:花:咸、酸、苦,微凉。种子:甘,平。根:甘,平。
归经:肾;膀胱;肝经
用药禁忌:脾虚便溏者慎服。《别录》:多服令人溏泄。
配伍经验:马蔺花马蔺子茴香木香附子甘草当归陈皮木通吴茱萸巴戟天川楝子茯苓升麻蛇床子马蔺根山茱萸干姜肉桂川乌
相关方剂:救痛散菊藻丸金钗石斛丸姜术丸丑午丹滋阴降火方补肾石斛丸马蔺汤楝实丸八神散

马蔺采收和储藏

夏、秋季采收,扎把晒干或鲜用。

马蔺原形态

马蔺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茎木质化,粗壮,斜升,近地面有大量呈纤维状的老叶叶鞘。须根粗长,黄白色。叶簇生,坚韧,近于直立;叶片条形,长40-50cm,宽4-6mm,先端渐尖,全缘,基部套褶;无中脉,具多数平行脉。花茎先端具苞片2-3片,内有2-4花;花梗长3-6cm;花浅蓝色、蓝色、蓝紫色,花直径5-6cm,花被裂片6,2轮排列,花被上有较深色的条纹;雄蕊3,花药黄色;子房长3-4.5cm,直径1-1.4cm,花柱分枝扁平,拱曲,先端2裂。葫果长圆柱状,长4-6.3cm,直径1-1.3cm,有明显的6条纵棱,先端具喙。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黑褐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马蔺资源分布

生于原野、路旁。也有栽培。我国大多数省去有分布。

马蔺各家论述

1.《日华子》:马蔺,亦可蔬菜食,茎、叶同用。2.《本草图经》:今陕西诸郡及鼎、澧州亦有之,近京尤多。叶似薤而长厚,三月开紫碧花,五月结实作角子,如麻木而赤色有棱,根细长,通黄色,人取以为刷。三月开花,五月采实,并阴干用。《说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广雅》云:马蔺,荔也。蔡邕、高诱云:荔以挺出,然则郑以荔挺为名,误矣。此物河北平泽率生之,江东颇多,种于阶庭,但呼为旱蒲,故不识马蔺。其花、实皆入药。《列仙传》:寇先生者,宋人也,好种荔,食其葩实焉。今山人亦单服其实,云大温,益下,甚有奇效。崔

马蔺附方

《礼记月令》:仲冬荔挺出,郑玄注云:荔,马薤也。马有大义,荔似薤而大,故名。《本草图经》:马蔺子北人讹为马楝子,《广雅》云,′马薤,荔也′。高诱云:′荔挺出,荔革挺出也′。讲《礼》者不识,呼为荔挺,又作马苋,并误矣,马苋亦名豚耳,即马齿也。然《广雅疏证》云:荔草又名荔挺也……莛、挺古同声而通用,《说文》云:′莲,茎也′。荔草抽茎作花,因谓之荔莛矣。《纲目》:《尔雅》云,奔(音瓶),马帚也,此即荔草,调其可为马刷,故名。今河南北人呼为铁扫帚,是矣。《颜氏家训》云:人或种于阶庭,呼为旱蒲。《广雅疏证》云:盖荔

马蔺药理作用

1、马蔺子的醇浸膏对小鼠有抗着床作用。

2、对家兔无抗排卵作用。

3、对家兔子宫内膜转化实验:马蔺子醇浸膏无黄体酮样作用,可使幼兔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而对照组(用黄体酮组)则使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

4、马蔺子的种皮醇浸膏对小鼠有抗着床,而种仁则无明显的抗着床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