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汉语拼音:Chuān Liàn Zǐ
别名:楝实(《本经》),练实(《本草经集注》),金铃子。仁枣(侯宁极《药谱》),苦楝子(《本草图经))。
英文名:Szechwan Chinaberry Fruit
功效与作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主脘腹胁肋疼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头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行气止痛炒用,杀虫生用。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纲目》:"茴香为之使。"
配伍经验:茴香木香陈皮附子甘草沉香茯苓当归巴戟天青皮香附小茴香槟榔牛膝川乌地黄乌药菟丝黄连桃仁
相关方剂:一贯煎大补延龄膏前列腺汤镇肝熄风汤橘核丸、红藤马莲汤、抽抱散葆真丸香棱丸六神丸

川楝子性状

干燥果实呈球形或椭圆形,长径1.5~3厘米,短径1.5~2.3厘米。表面黄色或黄棕色,微具光译,具深棕色或黄棕色圆点,微有凹陷或皱缩。一端凹陷,有果柄脱落痕迹,另一端较平,有一棕色点状蒂痕。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有空隙。果肉厚,浅黄色,质松软。果核球形或卵圆形,两端平截,土黄色,表面具6~8条纵棱,内分6~8室,含黑紫色扁梭形种子6~8枚。种仁乳白色,有油性。气特异,味酸而苦。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川楝子炮制

川楝子:拣去杂质,洗净,烘干,轧碎或劈成两半。炒川楝子:将轧碎去核的川楝肉,用麸皮拌炒至深黄色为度,取出放凉。《雷公炮炙论》:(楝实)采得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

川楝子鉴别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ml,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1ml,置蒸发皿中,挥散后,残渣加0.12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硫酸(50%V/V)溶液6滴,呈紫红色。(检查三萜类)

川楝子采收和储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川楝子化学成分

果实含驱蛔有效成分川楝素(toosendanin),以及多种苦味的三萜成分,苦楝子酮(melianone)、脂苦楝子醇(lipomelianol),21-O-乙酰川楝子三醇(21-O-acetyltoosendantriol),21-O-甲基川楝子五醇(21-O-methyltoosendan-pentaol)。

川楝子原形态

川楝 乔木,高达10m。树皮灰褐色;幼嫩部分密被星状鳞片。二至三回奇数羽状复叶,长约35cm;羽片4-5对;小叶卵形或窄卵形,长4-10cm,宽2-4cm,全缘或少有疏锯齿。圆锥花序腋生;花萼灰绿色,萼片5-6;花瓣5-6,淡紫色;雄蕊10或12,花丝合生成筒。核果大,椭圆形或近球形,长约3cm,黄色或粟棕色,果皮为坚硬木质,有棱,6-8室,种子长椭圆形,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1月。

川楝子资源分布

生于疏林中潮湿处。分布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南部等地。主产四川、湖北、贵州、河南等地。

川楝子各家论述

1.《纲目》:楝实,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川楝子附方

①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金铃子、玄胡索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三钱,酒调下,温汤亦得。(《活法机要》金铃子散)

川楝子药理作用

1.驱虫作用:本品有驱蛔虫作用,有效成分为川楝素,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强,与山道年相比,作用缓慢而持久。低浓度(1:5000-9000)川楝素对整条猪蛔虫及其节段有明显的兴奋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增强,间歇地出现异常的剧烈收缩,运动的规律破坏,持续10-24小时。被认为川楝素是对蛔虫肌肉的直接作用。川楝素还能使虫体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谢加快,造成能量的供不应求而导致收缩性痉挛而疲劳,最后使虫体不能附着肠壁而被驱出体外,因此临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虫时间较迟,约24-48小时,排出虫体多数尚能活动。

2.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在大白鼠上记录膈神经放电和膈肌肌电,观察川楝素对呼吸的作用,结果表明,大剂量川楝素(2mg/只,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它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延脑呼吸中枢部位直接给川楝素(0.01-0.15mg/只)的实验支持上述结论。中枢兴奋药尼可刹米对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轻微的对抗作用。川楝素对清醒家兔皮层自发电活动未见明显的影响。

3.抗肉毒中毒的动物的作用:川楝素对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攻毒后6小时内给药治疗,其存活率可达80%以上;对肉毒中毒猴子,攻毒后24小时治疗,可治愈半数以上;对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护作用;与抗毒血清合用,可明显降低抗毒血清用量。以楝素能在神经一肌肉接头处对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川楝子临床应用

①治疗急性乳腺炎

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钱,红糖2两,用黄酒或开水100~200毫升冲服,每日1~2次,连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诊时未化脓者34例,服药2~4次,均在3天内治愈。

②治疗头癣

苦楝子烤黄研成细末,用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先将患者头发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净疮痂,再以5~10%明矾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约厚2~3毫米),每日1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愈。上法共治发癣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