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霜

本品为鹿角去胶质的角块(熬制鹿角胶剩下的骨渣)。春、秋二季生产,将骨化角熬去胶质,取出角块,干燥。
汉语拼音:Lù Jiǎo Shuānɡ
别名:鹿角白霜(《本草蒙筌》)。
英文名:CORNU CERVI DEGELATINATUM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ervus nippon Temminck2.Cervus.elaphus Linnaeus
功效与作用:补虚,助阳。治肾阳不足,腰脊酸痛,脾胃虚寒,呕吐,食少便溏,子宫虚冷,崩漏带下。①《本草蒙筌》:主治同鹿角胶,功效略缓。②《医学入门》:治五劳七伤赢瘦,补肾益气,固精壮阳,强骨髓,治梦遗。③《本草汇言》:收涩止痢,去妇人白带。④《本草新编》:止滑泻。⑤《本经逢原》:治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胃反呕吐。⑥《四川中药志》:补中益血,止痛安胎。治折伤,痘疮不起,疔疮,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知量,研末撒。
性味:咸,温。①《医学入门》:味咸,沮,无毒。②《医林纂要):甘咸,温。
归经:入肝、肾经。
用药禁忌:阴虚阳亢者忌服。
配伍经验:鹿角地黄茯苓当归熟地黄菟丝菟丝子杜仲甘草山药人参白术白芍牛膝龙骨鹿角胶川芎牡蛎黄芪香附
相关方剂:补肾固冲丸鹿角菟丝丸附子鹿角霜丸、秘传神仙延寿丹、生乳丸葆真丸斑龙丸、接骨至神酒、百补增力丸女金丹

鹿角霜性状

本口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以块整齐、色灰白、不糟朽者为佳。

鹿角霜炮制

鹿角霜:拣去杂质,斫成小块。鹿角霜块:将鹿角霜研成细粉,每斤加入鹿角胶2两(加水4-5倍烊化),面粉2两,拌匀压平,切成小方块,晒干。]现在所用的鹿角霜,均是提制鹿角胶后剩下的残渣(详鹿角胶条),而古代在制取鹿角霜的过程中,有不提出胶质者,也有加入其他辅料药者。

鹿角霜鉴别

本口呈长圆柱形或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表面灰白色,显粉性,常具纵棱,偶见灰色或灰棕色斑点。体轻,质酥,断面外层较致密,白色或灰白色,内层有蜂窝状小孔灰褐色或灰黄色,有吸湿性。气微,味淡,嚼之有粘牙感。以块整齐、色灰白、不糟朽者为佳。

鹿角霜采收和储藏

置干燥处。

鹿角霜化学成分

鹿角霜主要成分为磷酸钙、碳酸钙、氮化物及胶质等。另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苏氨酸(threonine)、丝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脯氨酸(proline)、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缬氨酸(valine)、异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赖氨酸(lysine)、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bvginine)等174种氨基酸。从多毛鹿角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得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尿嘧啶(uracil)、尿素(urea)和肌酸酐(creatinine)。

鹿角霜原形态

1.梅花鹿,体长约1.5m左右,体重100kg左右。眶下腺明显,耳大直立,颈细长。四肢细长,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主蹄狭小,侧蹄小。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尾短。雄鹿有分叉的角,长全时有4-5叉,眉叉斜向前伸,第二枝与眉叉较远,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白色斑点不显。鼻面及颊部毛短,毛尖沙黄色。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腹毛淡棕,鼠蹊部白色。四肢上侧同体色,内侧色稍淡。夏毛薄,无绒毛,红棕色,白斑显着,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有黑色的背中线。腹面白色,尾背面黑色,四肢色较体色为浅。
2.马鹿,体形较大,体长2m,体重超过200kg。肩高约1m,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鼻端裸露,耳大呈圆锥形。颈长约占体长1/3,颈下被毛较长。四肢长,两侧蹄较长,能触及地面。尾短,雄性有角,眉叉向前伸,几与主干成直角,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冬毛灰褐色。嘴、下颌深棕色,颊棕色,额部棕黑色。耳外黄褐、耳内白色。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有一黑棕色的背线。四肢外侧棕色,内侧较浅。臀部有黄赭色斑。夏毛较短,没有绒毛,呈赤褐色。

鹿角霜资源分布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等地。

鹿角霜各家论述

《本草便读》:"鹿角胶、鹿角霜,性味功用与鹿茸相近,但少壮衰老不同,然总不外乎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补督脉,添精益血。如精血不足,而可受腻补,则用胶;若仅阳虚而不受滋腻者,则用霜可也。"

鹿角霜附方

①治肾寒羸瘦,生阳气,补精髓:鹿角霜,肉苁蓉(酒浸,去皴皮,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脐)、巴戟天(去心)、蜀椒(去目及闭口,炒出汗)各一两。上五味,捣罗为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温酒下。(《圣济总录》鹿角霜丸)
②治诸虚百损,羸弱不堪者:用铜甑一具,着底铺薄荷末二两,上铺山药末八两,上铺鳗鱼(去头、尾)一斤,上铺鹿角霜四两,再以薄荷细末二两盖之,蒸极烂,将鱼骨炙脆为末,共一处捣和丸。每服五钱,白汤下。(《何氏济生论》鹿角霜丸)
③治盗汗遗精:鹿角霜二两,生龙骨(炒)、牡蛎(煅)各一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盐汤下四十丸。(《普济方》)
④治小便频数:鹿角霜、白茯苓等分。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下。(《梁氏总要方》)
⑤治五种腰痛,夜多小便,膀胱宿冷:鹿角霜,细研如面,每日空腹时以温酒调下二钱,晚食前再服。(《圣惠方》鹿角霜方)
⑥治膏淋:鹿角霜、白茯苓、秋石各等分。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三因方》鹿角霜丸)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