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

为菊科植物台湾莴苣的全草。3~4月采收。
汉语拼音:Kǔ Dīnɡ
别名:小山萝卜、龙喳口、叉头草、蛾子草大叶蜈蚣草、杨梅蒜、羊奶草、野苦麻、高脚蒲公英、丁萝卜、双股金钗、乳浆草、九刀参、八楞麻
英文名:all-grass of Taiwan Lettuce
功效与作用:治疗扁桃体炎:采用蛾子草未抽薹幼苗的主根,鲜者3~5钱,干者1~3钱,水煎两次,混合,分3次服;或制成丸、散剂服用,每次0.5~1钱。据100例的随访观察,一般服药1~2日即获痊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性味:①《草木便方》:"苦。"
配伍经验:丁香连翘薄荷麝香苦丁茶甘草黄芩栀子轻粉川芎白芷细辛僵蚕赤小豆瓜蒂附子大黄桔梗杏仁羌活
相关方剂:柔肝熄风方、消痰噙化丸、新加翘荷汤化息散独效苦丁香散通泄散、苦丁桑叶茶、羚角荷翘汤夺命返魂散、乳香当归散

苦丁原形态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厘米。全体均含有白色乳汁。主根数个,圆锥形。茎单一,直立,圆柱形,疏生长毛,上部多分枝。叶互生,通常无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5厘米,羽状分裂,裂片边缘复作齿牙状,先端裂片较大,两侧裂片略下倾,先端尖锐或渐尖、或钝,基部呈耳廓状抱茎,耳缘具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主脉上具有长毛。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圆锥花丛,总苞圆筒状;苞片覆瓦状排列,内列苞片披针形,较长,外列苞片短小;花淡黄色,全部舌状;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卵圆形,扁平,黑色,先端具喙,冠毛白色,细软。花期5~9月。

苦丁资源分布

生于路边及荒野。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苦丁各家论述

1.《草木便方》:解毒,散热,清火,利筋骨。治中恶,羊疔,同蕌用。蛇伤起疱,捣涂。

苦丁临床应用

治疗扁桃体炎:采用蛾子草未抽薹幼苗的主根,鲜者3~5钱,干者1~3钱,水煎两次,混合,分3次服;或制成丸、散剂服用,每次0.5~1钱。据100例的随访观察,一般服药1~2日即获痊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