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
马鞭草科赪桐属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以根、茎、叶入药。春秋采根及茎,开花前采叶,晒干。
汉语拼音:Chòu Wú Tónɡ
别名:海州常山(《本草图经》),海桐(《群芳谱》),臭桐(《群芳谱》),臭芙蓉(《百草镜》),地梧桐(《养生经验合集》),秋叶、八角梧桐(汪连仕《采药书》),凤眼子(《质问本草》),泡花桐(《中国树木分类学》),楸叶常山(《现代实用中药》),矮桐子、岩桐子(《中国药植志》)。
英文名:Harlequin Glorybower Leaf and Twig
功效与作用:1.治疗高血压病:臭梧桐具有和缓而持久的降压作用,并有解除高血压病症状,恢复心脏功能,对抗小动脉痉挛等作用。据数十例至数百例的治疗结果,降压的总有效率自56.69-81.4%不等。配合地龙应用,疗效有所提高,有效率可达81%以上。一般服药后显着降压出现较晚,大多数在第四、五周血压始明显下降。血压下降后,若停止服药,血压可在 1-2周内迅速回升;如给予较小的维持剂量,则血压常可维持在已下降的水平上。临床症状如心悸、气急、头痛、头晕、失眠及夜尿等大多有明显改善或消失,个别有心绞痛的病例,服药后亦消失。部分病例经检查证明:凡显着降压看心脏增大几乎完全恢复,期外收缩消失,但心串、心音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有冠状动脉硬化所引起的缺血现象亦可恢复;大多数眼底小动脉的痉挛可解除削。实践中还观察到,疗效与年龄、病期等有一定关系。40岁以上者降压作用较佳。对早期高血压及晚期高血压尚无严重并发症者均有疗效,对急进型高血压和晚期高血压伴有并发症者,疗效不佳;有动脉硬化者亦有疗效。但也有报告,对三、三期高血压或有明显之动脉硬化着,疗效并不显着。部不适、恶心、呕吐、便秘或稀便等,部分病例有软弱无力感。一般均能忍受,继续服药或酌情减量后可自行消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研末掺或调敷。
性味:《现代实用中药》:"味苦带甘。"
归经:肝;胆;脾经
用药禁忌:臭梧桐经高热煎煮后,降压作用减弱。
配伍经验:梧桐、黄芩、山楂、菊花、金银花、白皮、桑白皮、地龙、血藤、鸡血、鸡血藤、苏木、野菊、决明子、野菊花、地肤子、豨莶、豨莶草、麻根、白木
相关方剂:豨桐丸、降压片、桑枝虎杖汤、骨(疒秋)灵、臭梧桐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