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

本品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的干燥根。其嫩叶称蜀漆,亦供药用。根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枝叶夏季采集,晒干。
汉语拼音:Chánɡ Shān
别名:互草、恒山、七叶、鸡骨常山、翻胃木、黄常山、土常山、大金刀、大常山、树盘根、一枝蓝、鸡骨风、风骨木、白常山、摆子药
英文名:Antifeverile Dichroa Root
功效与作用:1.治疗疟疾:用鸡骨常山藿香片剂,每片含常山0.08g,成人一个疗程的总量为2.64g(33片),第1天每次0.24g,第2-5天每次0.16g,日服3次,均于饭前 1小时用冷开水香服,服后静卧半小时,服药前后1小时禁食热饮料,以防恶心呕吐。据1926例的观察:1.1.症状控制:第 1天观察668人,控制率59.1%;第7天观察475人,控制率91.6%。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性味:苦、辛,寒;有毒。
归经:肝;脾;肺;胃经
用药禁忌:有催吐副作用,用量不宜过大,孕妇慎用。
配伍经验:甘草乌梅鳖甲柴胡知母槟榔草果茯苓人参大黄陈皮半夏升麻黄芩石膏秦艽蜀漆白术附子青皮
相关方剂:疟疾不二饮、常山柴胡汤十将平痎汤栀子汤常山七宝饮、石膏饮、一补一发丹、虎骨常山丸款冬白薇茹(艹虑)丸大青饮

常山性状

性状鉴定:干燥的根圆柱形,常分歧,弯曲扭转,长9-15cm,直径约0.5-2cm。表面黄棕色,有明显的细纵纹及支根痕迹,栓皮易剥落,显出淡黄色木质部。质坚硬,折断时有粉飞出。横断面黄白色,用水湿润后可见明显的类白色射线,放射状排列。根茎类圆柱形而近块状。横断面除中央有髓外,其他均与根的横断面相同。气微弱,味苦。以质坚实而重、形如鸡骨,表面及断面淡黄色、光滑者为佳,根粗长顺直、质松、色深黄、无苦味者不可入药。

常山炮制

常山:拣去杂质,以水略浸泡后捞出,润透,切片,晒干。酒常山:取常山片用黄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略呈黄色,取出放凉。(每常山片100斤用黄酒10-20斤)醋常山:取常山片用米醋拌炒如上法。(每常山片100斤用米醋10-20斤)1.《雷公炮炙论》:凡使常山,春采根叶,酒浸一宿,至明漉出,日干,熬捣。

常山鉴别

(1)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回流15min,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稀盐酸2ml搅拌,滤过。取滤液滴加碘化铋钾2滴,立即有棕红色沉淀。(检查生物碱)(2)取本品根的横断面在紫外灯(365nm)下显黄色荧光,尤以皮部更为明显。其水浸液则显天蓝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加强。(检查伞形花内酯)(3)薄层色谱 取本品粗粉5g,加乙醇25ml振浸泡过夜,滤过。取滤液蒸干,加稀盐酸5ml溶解,滤过。滤液用少量氯仿振摇,分去氯仿层酸液用碳酸钠溶液中和,并调至强碱性(Ph11),用氯仿提取2次,每次3ml,合并氯仿提取液,浓缩至约1ml,供点样用。另取常山碱甲氯仿溶液及伞形花内酯乙醚溶液点样对照。吸取两溶液点样于硅胶H-1%CMC薄层板上,氯仿-甲醇(90:10)(每5ml混合溶剂中加2滴氨水)展开,展距18cm。供试品色谱;置于紫外光灯下,在与对照品色谱中伞形花内酯相应处均显亮淡蓝色荧光;改良碘化铋钾试液显色,与对照品色谱中常山碱相应处显红色斑点。

常山采收和储藏

置通风干燥处。

常山化学成分

根含总生物碱约0.1%,其中含黄常山碱乙(β-dichrorine),黄常山碱甲(α-dichrorine)及常山碱丙(γ-dichrorine),它们是互变异构体。黄常山碱甲在加热时变为黄常山碱乙,黄常山碱乙和丙在有机溶剂中可互变。另含黄常山定碱(dichroidine),4-喹唑酮(4-puinazolinone)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又名常山素(dichrin) A]和常山素(dichrin)B。从常山林中还分得草酸钙晶体,和3β-羟基-5-豆甾烯-7-酮(3βhydroxystigmast-5-en-7-one),香草酸(vanillic acid),八仙花酚(hydrangenol),7-羟基-8-甲氧基香豆精(7-hydroxy-8-methoxycoumarin),4-羟基八仙花酚(4-hydroxyhydrangenol)。

常山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茎枝圆形,有节,幼时被棕黄色短毛,叶对生,椭圆形,广披针形或长方状倒卵形,长5~1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幼时两面均疏被棕黄色短毛;叶柄长1~2厘米。伞房花序,着生于枝顶或上部的叶腋;花浅蓝色;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花萼管状,淡蓝色。长约4毫米,先端5~6齿,三角形,管外密被棕色短毛;花瓣5~6,蓝色,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约8毫米;雄蕊10~12,花丝长短不等,花药蓝色;雌蕊1,蓝色,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4,柱头椭圆形。浆果圆形,径5~6毫米,蓝色,有宿存萼和花柱。花期6~7月。果期8~9月。

常山资源分布

生于林荫湿润山地,或栽培于林下。分布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主严于四川、贵州、湖南。此外,湖北、广西亦产。

常山各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补遗》:"常山,性暴悍,善驱逐,能伤其真气,功不可偃过也。病人稍近虚怯,勿可用也。。

常山附方

①治山岚瘴疟,寒热往来,或二日三日一发: 常山(锉)、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熟)各一两,草豆蔻(去皮)、肉豆蔻(去壳)各两枚,乌梅(和核)七枚,槟榔(锉)、甘草(炙)各半两。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候冷,未发前服,如热吃即吐。 (《圣济总录》常山饮)②治阳经实疟: 常山(酒炒)、草果(煨)、槟榔、厚朴、青皮、陈皮、甘草等分。水酒各半煎,露之,发日早晨温服。(《易简方》截疟七宝次)③治胸中多痰,头疼不欲食及饮酒: 常山四两, 甘草半两。水七升,煮取三升,内半升蜜,服一升,不吐更服。无蜜亦可。 (《补缺肘后方》)

常山药理作用

①抗疟作用

常山根水浸膏对鸡疟有显着疗效,常山叶(蜀漆)抗疟效价为根的5倍。但不能防止复发。常山全碱的抗疟效价约为奎宁的26倍。常山碱甲、乙、丙对鸡疟的效价分别为奎宁的1、100与150倍。常山碱乙对鸭疟的效价为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丙对金丝雀疟、猴疟也都有效。在过去传统抗疟方面将常山与槟榔合用,但经鸡疟试验,槟榔碱本身并无抗疟效果,既不能增强常山碱乙的抗疟效力,也不能对抗常山碱乙所致的呕吐,反能增加常山毒性。

②抗阿米巴作用

常山碱乙体外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较依米丁为强;对幼大鼠感染阿米巴原虫后的疗效较依米丁高,治疗指数,也比依米丁大1倍。

③解热作用

常山粗制浸膏对人工发热的家兔有退热作用。大鼠口服常山碱丙,其退热作用比乙酰水杨酸还强。

④其他作用

麻醉狗静脉注射常山碱甲、乙、丙均能降低血压,呼吸无显著变化,脾、肾容积增加,心收缩振幅减小,对离体兔心均为抑制,故血压降低是由于内脏血管扩张及心脏抑制,对麻醉狗在位子宫、妊娠兔及大鼠的离体子宫均为兴奋,对未孕子宫作用不定,对猴的降压与收缩子宫的作用与等剂量奎宁相似。

常山水浸液体外与体内试验(小鼠),对甲型流感病毒PR6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常山碱丙体外试验对艾氏腹水癌细胞有一定杀死作用。

⑤体内过程

大鼠内服常山碱乙吸收良好,静脉注射后很快离开血液,分布在肾最多,心、肝、肌肉、脂肪及脾次之,血中很少。只有16%左右以原形由尿排出,粪中极少,胆汁中几乎没有。

常山临床应用

①治疗疟疾

用鸡骨常山藿香片剂,每片含常山0.08克,成人一个疗程的总量为2.64克(33片),第1天每次0.24克,第2~5天每次0.16克,日服3次,均于饭前1小时用冷开水吞服,服R后静卧半小时,服药前后1小时禁食热饮料,以防恶心呕吐。据1926例的观察:㈠症状控制:第1天观察668人,控制率59.1%;第7天观察475人,控制率91.6%。㈡疟原虫转阴:间日疟第1天观察298入,阴转率56.7%;第6天观察306人,阴转率76.8%;第7天观察304人,阴转率68.8%。三日疟第1天观察103人,阴转率25.2%;第5天观察60人,阴转率81.7%;第7天观察20人,阴转率75%。恶性疟第1天观察437人,阴转率37.1%;第5天观察412人,阴转率52.9%;第7天观察385人,阴转率47.3%。混合感染第1天观察46人,阻转率31.0%;第5天观察34人,阴转率44.1%;第7天观察29人,阴转率48.1%。㈢副作用(主要指恶心、呕吐等):第1天观察1270人,出现率49.1%;第7天观察1033人,出现率9.3%。

常山亦可制成注射液,或配合半夏(减少呕吐反应)、柴胡等组成复方,用于治疗现症疟疾或抗复发,均有一定效果。

②治疗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用常山2钱煎服,每日1次,连服7天。曾治疗1例门静脉性肝硬化腹水合并蓝氏贾第鞭毛虫病患者,服药后便溏、腹胀等症状显著改善,大便检查转阴,观察3个月未见复发。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