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

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茎。
汉语拼音:Bái Cǎo
别名:倒生草、白花草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主热淋;尿血;肺热咳嗽;鼻衄;胃热烦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24g。
性味:甘;寒
配伍经验:三白草甘草茯苓防风大黄白芷苍术连翘木通金银花木瓜防己槐花白鲜皮土茯苓翻白草当归地黄木香栀子
相关方剂:防风必效散、秘授仙方方应膏药、灵草洗药方、消渴煎、二金酒、消风脱甲散、骨(疒秋)灵、翻白革根酒、渴泌康方

白草性状

呈圆柱形,有的分枝,长短不一。长30-60cm,直径0.2-0.4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微具光泽,具纵绉纹,节明显,稍突起,偶有须根残留,节间长短不等,长1.5-3cm。质地坚硬,断面中央有白色髓心,皮部与中柱不易剥离。无臭,味淡。

白草原形态

白草 多年生草本。具横走根茎。秆直立,单生或丛生,高20-90cm。叶鞘疏松包茎、近无毛,基部者密集近跨生,上部短于节间;叶舌短,具长1-2mm的纤毛;叶片狭线形,长10-25cm,宽5-8(-12)mm,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直立或稍弯曲,长5-15cm,宽约10mm;主轴具棱角,无毛或罕疏生短毛;刚毛柔软,细弱,微粗糙,长8-15mm,灰绿色或紫色;小穗通常单生,卵状披针形,长3-8mm;第1颖微小,先端钝圆,锐尖或齿裂;脉不明显,第2颖长为小穗的1/3-3/4,先端瑞芒尖,具1-3脉;第1小花雄性,罕或中性,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厚膜质,先端芒尖,具3-5(-7)脉,第1内稃透明,膜质或退化;第2小花两性,第2外稃具5脉;先端芒尖,与其内停同为纸质;鳞被2,楔形,先端微凹;雄蕊3,花药先端无毫毛;花柱近基部联合。颖果长圆形,长约2.5mm。花、果期7-10月。

白草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800-4600m的山坡和较干燥之处。

白草资源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