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白草

蔷薇科委陵菜属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以全草或根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汉语拼音:Fān Bái Cǎo
别名:鸡腿儿(《救荒本草》),天藕儿(《野菜谱》),湖鸡腿(《纲目》),鸡脚草、鸡距草(《草木便方》),乌皮浮儿、觭角草(《植物名汇》),土菜、茯苓草(《现代实用中药》),郁苏参、土人参(《福建民间草药》),金线吊葫芦、鸭脚参、细沙扭(《广西中药志》),鸡脚爪(《四川中药志》),野鸡坝、兰溪白头翁、黄花地丁、千锤打(《湖南药物志》),天青地白(《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英文名:Descolor Cinquefoil Herb
功效与作用: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取翻白草全草1.5~2两,用黄酒1.5斤(不善饮者可减量)浸泡1昼夜,隔汤炖1小时许,以无酒味为度,加红糖适量,1次或分数次1日服完。每日或隔日1剂,15剂为一疗程,必要时停药5天后继续服第二疗程。治疗11例,绝大部分为用链霉素及其他抗痨药物治疗无效者。服药l~2疗程后,8例颈淋巴结周围炎症消退,肿块消失;2例周围炎症减轻,肿块缩小;1例无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鲜品捣敷。
性味:甘、微苦,平。
用药禁忌:阳虚有寒、脾胃虚寒等少用。
配伍经验:白草甘草茯苓防风大黄白芷苍术荆芥连翘木通金银花天花粉木瓜防己槐花白鲜皮土茯苓风藤白草根
相关方剂:防风必效散、消渴煎、翻白革根酒、渴泌康方

翻白草性状

干燥的带根全草,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有时分歧,长约5~8厘米,表面暗棕红色,扭曲而皱缩,栓皮无剥落痕。无明显的茎。叶根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片两两对生,长椭圆形,具短柄,顶端1枚较大,向下逐渐变小,皱缩,多从中脉向内对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灰白色;密布毛茸,边缘具粗锯齿。根头部及叶柄均被白色毛茸。质稍脆,易碎。气微臭,味涩。以无花茎、色灰白、无杂质者为佳。

翻白草鉴别

(1)取本品粗粉0.5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h,滤过。取滤液1ml于试管中,滴加l%三氯化铁乙醇试液1滴,呈墨绿色。(检查鞣质)(2)薄层色谱 取样品0.5g,加乙醇10ml,回流提取2h,滤过。滤液浓缩至约lml,供点样用。另取没食子酸为对照品。

翻白草化学成分

根含可水解鞣质及缩合鞣质,并含黄酮类。

翻白草原形态

翻白草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下部常肥厚呈纺锤状。花茎直立,上升或铺散,高10-45cm,密被白色绒毛。基生叶有小叶2-4对,对生或互生;叶柄密被白色绵毛,有时并有长柔毛,小叶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l-5cm,宽5-8mm,先端圆钝,稀急尖,下面暗绿色,被疏白色绵毛或脱落几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绵毛;茎生叶l-2,有掌状3-5小叶,托叶草质,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常有缺刻状牙齿,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花两性;聚伞花序,花梗长l-2.5cm,外被绵毛;花直径1-2cm;萼片三角状卵形,副萼片披针形,比萼片短,外被白色绵毛;花瓣黄色,倒卵形,先端微凹或圆钝,比萼片长;花柱近顶生。瘦果近肾形,宽约1mm,光滑。花、果期5-9月。

翻白草资源分布

生长于丘陵山地、路旁和畦埂上。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全国各地均产。主产河北、安徽等地。

翻白草各家论述

1.《纲目》:治吐血,下血,崩中,疟疾,痈疮。

翻白草附方

①治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鲜翻白草干全草或根一至二两,浓煎,一日分二至三次服。(《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翻白草药理作用

1.全草前剂用平板打洞法,对志贺痢疾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2.本品体外无抗阿米巴原虫的作用。

3.翻白草中提得成分富马酸、没食子酸酸、原儿茶酸、槲皮素、柚皮素、山柰素、间苯二酸,对福氏和志贺痢疾杆菌具有抑菌作用,尤以没食子酸和槲皮素活性最强,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9ppm/ml和37ppm/ml。

翻白草临床应用

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取翻白草全草1.5~2两,用黄酒1.5斤(不善饮者可减量)浸泡1昼夜,隔汤炖1小时许,以无酒味为度,加红糖适量,1次或分数次1日服完。每日或隔日1剂,15剂为一疗程,必要时停药5天后继续服第二疗程。治疗11例,绝大部分为用链霉素及其他抗痨药物治疗无效者。服药l~2疗程后,8例颈淋巴结周围炎症消退,肿块消失;2例周围炎症减轻,肿块缩小;1例无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