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

为多孔菌科植物猪苓的干燥菌核。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
汉语拼音:Zhū Línɡ
别名:豕零(《庄子》),猳猪屎(《本经》),豕橐(《庄子》司马彪注),豨苓(《韩昌黎集》),地乌桃(《本草图经》),野猪食(《东北药植志》),猪屎苓(《四川中药志》)。
英文名:POLYPORU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Grifola umbellatus(Pers.)Pilat]
功效与作用:利尿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脚气,泄泻,淋、浊,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性味:甘、淡,平。
归经:入脾、肾、膀胱经。
用药禁忌:无水湿者忌服。1.《医学启源》: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证勿服。2.《医学入门》:有湿症而肾虚者忌。3.《得配本草》:目昏、无湿而渴,二者禁用。
配伍经验:泽泻茯苓白术甘草陈皮苍术木通黄芩赤茯苓半夏厚朴黄连人参滑石柴胡木香防风当归车前枳壳
相关方剂:赤小豆汤五苓散扬肺利湿汤利水实脾汤黄连胃苓汤四苓散加味五苓散藿朴夏苓汤附子理苓汤黄耆五味饮

猪苓性状

为干燥的不规则的长形块状或近圆形块状,大小粗细不等,长形的多弯曲或分枝如姜,长约10~25厘米,径约3~8厘米,圆块状的直径约3~7厘米。外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全体有瘤状突起及明显的皱纹。质坚而不实,轻如软木,断面细腻,白色或淡棕色,略呈颗粒状。气无,味淡。以个大、外皮黑褐色光亮、肉色粉白、体较重者为佳。

猪苓炮制

洗净泥砂,润软切片,晾干。《雷公炮炙论》:凡采得猪苓,用铜刀削上粗皮一重,薄切,下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出,去升麻叶令净,晒干用。

猪苓鉴别

粉末黄白色。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散在的菌丝及粘结的菌丝团块。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粗细不一,或有结节状膨大部分,直径1.5-6μm,稀至13μm,大多无色,少数黄棕色或暗棕色;棕色菌丝较粗,横壁不明显。草酸钙方晶极多,大多呈正方八面体或规则的

猪苓采收和储藏

南方全年皆采,北方以夏、秋两季为多。挖出后去掉泥砂,晒干。放干燥通风处。猪苓隐生于地下,地上无苗,寻找较困难。据河北经验,凡生长猪苓的地方,其土壤肥沃,发黑,雨水渗透也快,小雨后地面仍显干燥。

猪苓化学成分

菌核含猪苓葡聚糖Ⅰ,甾类化合物:多孔菌甾酮(polyporusterone)A、B、C、D、E、F、G,4,6,8(14),22-麦角甾四烯-3-酮[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25-脱氧罗汉松甾酮(25-deoxymakisterone)A,25-脱氧-24(28)-去氢罗汉松甾酮[25-deoxy-24(28)-dehydro9makisterone]A,7,22-麦角二烯-3-酮(ergosta-7,22-dien-3-one),7,22-麦角甾二烯-3-醇(ergosta-7,22-dien-3-ol),5,7,22-麦角甾三烯-3-醇(ergosta-5,7,22-trien-3-ol),5α,8α-表二氧-6,22-麦角甾二烯-3-醇(5α.8α-epidioxyergosta-6,22-dien-3-ol),还含α-羟基二十四碳酸(α-hydroxytetracosanoic acid)。

猪苓原形态

菌核形状不规则,呈大小不一的团块状,坚实,表面紫黑色,有多数凹凸不平的皱纹,内部白色,大小一般为3-5cm×3-20cm。子实体从埋生于地下的菌核上发出,有柄并多次分枝,形成一丛菌盖,总直径可达20cm。菌盖圆形,直径1-4cm,中部脐状,有淡黄色的纤维鳞片,近白色至浅褐色,无环纹,边缘薄而锐,常内卷,肉质,干后硬而脆。菌肉薄,白色。菌管长约2mm,与菌肉同色,下延。管口圆形至多角形,每1mm间3-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

猪苓资源分布

分布河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及东北等地。主产于陕西、河南、河北、四川、云南。甘肃、青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湖北等地亦产。陕西、云南产量较大,陕西产者质量最佳。

猪苓各家论述

1.《本草衍义》: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
2.《用药心法》:猪苓,苦以泄滞,甘以助阳,淡以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
3.《纲目》:猪苓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膳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4.《本草汇言》:猪苓,渗湿气,利水道,分解阴阳之的药也。此药味甘淡微苦,苦虽下降,而甘淡又能渗利走散,升而能降,降而能升,故善开腠理,分理表阳里阴之气而利小便,故前古主彦疟。甄氏方主伤寒温疫大热,能发汗逐邪,此分利表阳之气于外也。张氏方主腹满肿胀急痛,心中依

猪苓附方

治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纳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猪苓汤)②治妊娠从脚上至腹肿,小便不利,微渴引饮:猪苓五两,末,以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子母秘录》)③治疡疟不分新久:猪苓一两,茯苓五钱,柴胡四钱,半夏三钱,甘草一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枚。水三碗,煎一碗,来发前服,渣再煎,发后服。(《方脉家宝》)④治肠胃寒湿,儒泻无度,嗜卧不食:猪苓(去黑皮)半两,肉豆蔻(去壳,炮)二枚,黄柏(去粗皮,炙)

猪苓药理作用

①利尿作用

健康人口服猪苓煎剂5克,6小时内尿量增加62%,氯化物增加45%,但3克煎剂及临床常用量对人未能证实有利尿作用。以不麻醉的带输尿管瘘犬作实验,猪苓煎剂0.25~0.5克/公斤静脉或肌肉注射表现利尿,口服或静脉注射量低于0.0048克/公斤,则无作用。家兔口服或腹腔注射,需接近人的用量始有效,煎剂、流浸膏2克/公斤则无效。大鼠口服醇提水溶液能增加尿量,但切除肾上腺的大鼠,猪苓煎剂与脱氧皮质酮合用,对尿量及盐的排泄并无影响。猪苓含钾量不高(30毫克%),亦不稀释血液,其利尿作用可能由于抑制了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五芩散煎剂(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静脉注射于犬,在增加尿量的同时增加钠、钾、氯离子的排出,醇提水溶液给大鼠口服亦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其组成药物中以桂枝利尿较显著。

②抗菌作用

猪苓的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