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砂

为制钢针时磨下的细屑。现多从各制针厂中收集。
汉语拼音:Zhēn Shā
别名:钢砂(《本草拾遗》),铁砂(《医学入门》)。
英文名:needles powder produce by mill steel needles
功效与作用:补血,除湿,利水。治血虚黄胖,水肿。①《本草拾遗》:飞为粉,功用如铁粉。②《本草蒙筌》:治黄胖。③《纲目》:清积聚、肿满、黄疸,平肝气,散瘿。④《握灵本草》:镇心平肝。⑤《本经逢原》:治湿热脾劳黄病,消脾胃坚积黄肿。⑥《医林纂要》:行水消肿,兼济心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外用:和药敷熨。
性味:酸辛,平。①《本草拾遗》:性平,无毒。②《握灵本草》:甘,平。③《本经逢原》:酸辛,无毒。
归经:①《要药分剂》:入脾、大肠二经。②《本草撮要》:入手太阴经。
用药禁忌:脾胃无湿热积滞者忌用。
配伍经验:苍术陈皮青皮甘草香附厚朴白术神曲三棱山楂诃子百药煎绿矾茯苓地黄枳壳苦参硫黄干漆大麦
相关方剂:伏火水银硫黄紫粉丹小温中丸紫金丸、四壁櫃朱砂、针砂平胃散、钓虫黑白丸夺天造化丸大温中丸乌须还少丹、蛇黄紫金丹

针砂性状

为黑色或灰褐色的细粉,并夹有少量不超过0.05立方毫米的碎片,具有金属光泽,质重而坚。以愈细者愈好,粗者不宜入药。能被磁石吸起成长条者为真,以火烧之,火花四射并啪啪发响者为佳。

针砂炮制

针砂粉:将针砂置炭火上煅红醋淬,反复六、七次,捣研成粉用。

针砂采收和储藏

现多从各制针厂中收集。

针砂化学成分

主要成分为铁,含碳量应在0.04%-0.2%范围内,可含氧化铁等杂质,常含碳、磷、硅、硫等元素。

针砂资源分布

全国各地针厂。

针砂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飞为粉,功用如铁粉。
2.《本草蒙筌》:治黄胖。
3.《本草纲目》:清积聚、肿满、黄疸,平肝气,散瘿。
4.《握灵本草》:镇心平肝。
5.《本经逢原》:治湿热脾劳黄病,消脾胃坚积黄肿。
6.《医林纂要》:行水消肿,兼济心肾。

针砂附方

①治食积与黄肿,又可借为制肝燥脾之用:针砂二两(醋炒红),陈皮、苍术、厚朴、三棱、蓬术、青皮各五两,香附一斤,甘草一两。上为末,醋糊丸,空心姜、盐汤下;午后饭食,可酒下。忌犬肉、果菜。(《丹溪心法》大温中丸)
②治疸,又能去食积:针砂(醋炒红);苍术、川芎、香附、神曲;春加芎,夏加苦参或黄连,冬加吴茱萸或干姜。(《丹溪心法》小温中丸)
③治葵黄病,浮肿:针砂(醋煅,研细粉)三钱,红枣肉适量。制成丸药一百粒。每回一至二粒,一日三回,温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④治脾劳黄病:针砂四两(醋炒七次),于漆(烧存性)三钱,香附三钱,平胃散五钱。为末,蒸饼丸梧子大。任汤使下。(《摘元方》)
⑤治湿热黄疮,助脾去湿:针砂不拘多少,擂尽锈,淘洗白色,以米醋于铁铫内浸过一指,炒干,再炒三、五次,候通红取出;用陈粳米半升,水浸一夜,捣粉作块,煮半熟,杵烂,入针砂二两半,百草霜炒一两半,捣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用五加皮、牛膝根、木瓜浸酒下。初服若泄泻,其病源去也。(《乾坤生意》针砂丸)
⑥治水肿尿少:针砂(醋煮炒干)、猪苓、生地龙各三钱。为末,葱涎研和。敷脐中约一寸厚,缚之,待小便多为度,日二易之。入甘遂更妙。(《德生堂传方》)
⑦治项下气瘿:针砂入水缸中浸之,饮食皆用此水,十日一换砂,半年自消散。(《仁斋直指方》)
⑧治风湿脚痛:针砂、川乌头。为末,和匀炒热,绵包熨之。(《摘元方》)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