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白皮
为榆科植物榆树的树皮或根皮的韧皮部。春季或8~9月间割下老枝条,立即剥取内皮晒干。
汉语拼音:Yú Bái Pí
别名:榆皮、榆根白皮、榆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lmus pumila L.
功效与作用:利水,通淋,消肿。治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①《本经》:"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②《别录》:"主肠胃邪热气,消肿,疗小儿头疮痂疕。"③《药性论》:"主利五淋,治不眠,疗齁。焙杵为末,每日朝夜用水五合,末二钱,煎如胶服。"④孟诜:"主暴患赤肿,以皮三两捣,和三年醋滓封之,日六、七易,亦治女人妒乳肿。"⑤《日华子本草》:"通经脉。涎,敷癣。"⑥《纲目》:"利窍,渗湿热,行津液,消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
性味:甘,平。①《本经》:味甘,平。②《别录》:无毒。③《医林纂要》:甘,寒。
归经:①《纲目》:手足太阳、手阳明经。②《本草求真》:入胃,大、小肠。
用药禁忌:胃气虚寒者慎服。
配伍经验:白皮、滑石、瞿麦、木通、甘草、冬葵、冬葵子、石韦、当归、黄芩、牛膝、茯苓、车前、白术、大黄、赤芍、赤芍药、桑根、陈皮、木香
相关方剂:沉香散、酸枣仁丸、榆白皮散、滑石汤、通关瞿麦丸、真珠汤、太乙救苦万珍膏、榆皮散、鬼箭散、榆皮滑胎散